课件共33张,文字约2530+1160字。
秋 水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及其文章风格
2.反复诵读,积累重点词语。疏通课文大意。
3.理解、体会课文蕴涵的深刻哲理。
一、导入:有人(李怀宁)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一个人:
他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隐士,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高人,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 这个人是谁呢? ---庄子
庄子的文章文笔潇洒,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篇文章——《秋水》 (板书)
二、作者、作品、字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被世人并称为“老庄”。庄子既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庄子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
故事: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这个故事可能不为常人所理解,但我觉得它表明了庄子通达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去就如同春夏秋冬变化。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大体上是庄子的手笔;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子的门人或庄子学派的人写的。此书是研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思想最重要的文献。《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机智幽默见长,又包含很多寓言故事,常借寓言故事来说明哲理和表达人生感受。鲁迅称“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字音(齐读)
三、整体感知
1.听朗读,看图片。
2.自由诵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
3.齐读,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句子的停顿。体味文章的美感。 (看画面)
4.集体再自由读,疏通文意。
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
第一层: 黄河的宽阔;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 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 (文言词语积累是重点)
……
《秋水(节选)》测评练习
一、基础题
1、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 《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 ,作者 庄子 ,
战国 时期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 家 , 道 家学派代表人物。名 周 ,宋 国蒙人。
(2) 庄子 与老子合称为“ 老庄 ”。
(3)秋水指 “清澈的眼波” ,水,这里指 秋天的洪水 。
2、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C)
A、泾流(jìng)殆(dài) B、渚崖(zhù)睹(dǔ)
C、仲尼(zhòng)矣(sì) D、伐纣(zhòu)伯夷(yì)
涘(sì) 渚(zhǔ) 少(shǎo) 殆(daì)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百川灌河( 注入 ) 两矣渚崖(俟: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
欣然自喜( 喜悦 ) 至于北海( 到达 )
东面而视( 向东望去 ) 不见水端( 尽头 )
望洋向若而叹曰( 叹息 ) (望洋:迷茫直视的样子) 旋其面目( 转变态度 )
大方之家( 有很高学识的人 )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天下的美景看作完全存在于自身 )
于是焉(在这个时候 ) 秋水时至( 按季节到来 ) 泾流之大( 泾流:直流,通流 河面宽广 )
4、翻译下列句子。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