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有教学设计及反思,约5420个字。
《陋室铭》教学设计
花都区实验中学伍朝晖
【教学目标】
1.言:通过和旧知勾连、与生活链接等方法,落实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的积累;
通过会意和多种形式诵读结合的方法,背诵默写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文:通过诵读、批注,理清行文思路,体会精妙构思,品味蕴藉精辟的语言。
通过知人论世,感受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学情分析】
1.学习心理分析
课文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让朗读贯穿整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但因为时代相隔,学生很难理解古代贬官者的处境之难,很难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因此,教师应适时补充必要的写作背景材料,架设桥梁,沟通古今,使学生理解作者情操,并化为自己的人生感悟。
2.先行知识分析
文言知识方面,本班学生基础较好,已经有一定的积累,课文注释也较为详细,因此学生参考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的困难不大。但对于特殊用法的词语句子,教师要指导点拨,落实到位。
文体知识方面,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并不陌生,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教学设想】
“言”“文”并重,文、言并举,强化学生的文言积累,培养文言语感,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在“言”这块,搭建新和旧、古与今的沟通桥梁,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积累活用现象“名”、“灵”等,以及使动用法“劳形”和宾语前置现象“何陋之有”。
在“文”这块,引导学生参与有层次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在朗读中推动学生对文章主旨的解读;通过“知人论文”探究法来深入理解文本,从文章的字缝间感知理解作者的情操;并探寻古代一类知识分子人格追求。
【教学重难点】
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式;紧扣关键字词感受作者心灵律动,探寻古代一类知识分子人格追求。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第五单元学习了哪些古文?(《桃花源记》《核舟记》《爱莲说》),今天学习一篇被誉为“天下第一铭”的铭文。
▲知识链接:
1.关于“铭”、“押韵”、“韵脚”(注释1)。
2.本文的“韵”及“韵脚”
二、了解背景,初识作者
刘禹锡,中唐,“诗豪”。他22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后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变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辗转朗州等偏远地区23年。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