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份。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中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也形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对古诗文的诵读训练以往也进行过,但学生掌握得不太好,因而加强朗读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也就成为必要。
  1.能背诵默写重点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1.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两课时
  1.创设情境2.引导点拨法3.对话教学法。4.自主探究
  《陋室铭》
  一、新课导入
  讲述刘禹锡被欺写陋室铭的故事。
  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短文两篇》
  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等。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请上网查一下本文的背景,简要地写在下面。
  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二、文言字词积累。
  劳形名斯是惟
  鸿儒:白丁案牍蕃
  染植鲜濯
  清涟妖亵玩
  三、1.《陋室铭》可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用山水做比,引出陋室,点明主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写景叙事,陋室不陋。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古贤自比,表明心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