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10750字。
第二专题 单元检测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开放的大门与净化的阀门
朱大可
古代汉语的诞生史,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与战争、移民和贸易运动密切相关。早在上古时代,语言就放弃了自我封锁的围城。商朝信奉的“帝”,其发音、字形和语义,完全源于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周朝所信奉的“天”,源于突厥语的天神(“腾格里”)。这两个核心价值语词,犹如两面飞扬的旗帜,向我们显示着语言的开放性——汉语是一个向世界洞开语言大门的悠久体系。
跟庄严的国家语言相比,区域方言的形成,表现出更大的开放和吸纳特征。有研究者指出,北京话中残留着部分羯胡语(希伯来语),如丫头、屯儿、胡同、窟窿、烧卖等,现在的上海俚语里也包含大量洋泾浜英语“成果”,如门槛精、赤佬、瘪三、大班、发嗲、噱头等,这种基于殖民地语境的皮钦语,100多年来,始终是上海城市方言的核心部分。
现代汉语的组建,同样有赖于日语对白话文运动的“赞助”。明治维新时期,汉化后的日语出现了剧烈的自我更新,它对传统汉语进行语词重构,借此表达(翻译)西方近现代学术概念。现在本文所使用的语词,很大一部分都源自这种经过改良的日式汉词。如果没有日语的大规模反哺,白话文运动或将声势微弱得多,因为在废除文言文之后,当时的汉民族自有的民间口语体系,只能用于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很难营造精神和思想的现代化场景。新文化运动的案例足以表明,正是门户的全面开放,点燃语言的活力,推动了汉语的转型和进化。
只要观察一下语言的变迁史,就会发现,语言体系一直具有强悍的自我过滤机制,会以一种温和的集体遗忘模式,淘汰那些失效的语词。这意味着语言会利用时间效应来进行自我筛选和自我净化。只有数量很少的新语词能够穿越这种“时间筛子”,成为上一历史时段的“舌尖遗产”。
在今天的语言竞赛中,互联网语言显示出强大的繁殖能力。有人统计称,近年来,汉语互联网平均每天以诞生17.5个新词(不包含词组)的速度在自我繁殖,同时,它也以每天淘汰9个新词的速度在自我清洗。新词组、新句式和“新语体”更是大量疯长,对传统汉语构成犀利的挑战。但绝大多数新鲜出炉的“语言事物”,只是一些转瞬即逝的泡沫。
语言伦理问题无疑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语言上的自我审查,通常用于脏词(酷语、色语和秽语)清洗,它旨在把那些“不良语词”阻挡在词(字)典、公开印刷物(报刊和书籍)、广播电视等媒体之外。这种伦理检查在西方源于罗马教廷,以后则转化为政府和法庭的管制使命。世界各地都曾有过语言净化运动,当然若过分严厉,会伤害语言活力和思想表达的自由,甚至对文学和艺术的生长造成伤害。
然而,语言的双面性在于,当暴力化的脏词大肆入侵语言系统时,它也会对文化肌体产生严重腐蚀,令其走向活力的反面,最终成为汉语的罩门和死穴。在这方面,互联网已向我们出示了恶化的征兆,“脏词”的蔓延和流行需要警惕。如何改善网络环境,净化互联网语言空间,令汉语以更加阳光的方式生长,这是当代汉语和文化需要直面的难题。
(摘自2014年7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汉语言的开放与净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汉语的诞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与诸多因素有关,它由自我封闭到逐渐开放。
B.汉语言是开放性的,曾推动汉语的转型和进化,它也有语言上的自我审查与净化功能。
C.当今互联网语言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在高速自我繁殖新词的同时也在每天淘汰旧词语。
D.汉语言具有双面性,开放能点燃其活力,对暴力化的脏词净化不好会令其走向反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区域方言与国家方言有相似点,但它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吸纳性,如北京上海等方言就是不断吸取外地语言而形成的。
B.汉语言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向世界洞开语言大门,且历史悠久,它一直吸取外地语言,有自己的语言系统。
C.语言上的自我审查隶属于语言伦理问题,它通常对脏词清洗,这种伦理检查在西方源于罗马教廷,中国也有语言审查。
D.语言有自我更新自我净化功能,世界各地都曾有过语言净化活动,程度不一,但不能过分严厉,否则会伤害语言本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语言的变迁史证明:任何一种语言一直具有很强的自我过滤机制,在时间的消逝中能进行自我筛选和净化,集体遗忘。
B.汉语与日语是互为吸纳和发展的,现代汉语的组建完全依赖于日语对白话文运动的赞助,汉化后的日语是对传统汉语进行了语词建构。
C.作者认为语言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无论是区域方言还是国家语言都要开放兼容,也要有语言净化行动,警惕语言死穴出现。
D.当代汉语和文化需要直面难题,那就是有效改善网络环境,净化互联网语言空间,警惕脏词蔓延和流行开来,让汉语健康生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黎景熙,字季明,河间郑人,少以孝行闻于世。季明少好读书,性强记默识,而无应对之能。又好玄象,颇知术数,而落魄不事生业。有书千余卷。虽穷居独处,不以饥寒易操。与范阳卢道源为莫逆交。永安中,道源劝令入仕,始为威烈将军。孝武西迁,季明乃寓居伊洛。侯景徇地河外,召季明从军,稍迁黎阳郡守。季明从至悬瓠①,察景终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