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70字。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
  第12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
  B.“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前人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二是显示能力。
  D.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答案: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上片怀古抒情。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故A项,目的是借歌咏历史人物的伟业来对韩侘冑之流进行讽刺和劝诫。
  2.对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答案:C
  解析:错,本词运用廉颇的典故,显然是对廉颇当年人虽老而心犹壮的敬仰,同时也暗含对他最终未被任用的同情和感慨,联系词人自己的经历,我们就能理解他要抒发的情感了。作者借廉颇的典故,抒发自己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3.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怀念廉颇,感痛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响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答案:B
  解析:标题考查学生对实词中典故使用的理解:典故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增加诗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加诗词的委婉含蓄,使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显得幽曲有致。本词运用廉颇的典故,显然是对廉颇当年人虽老而心犹壮的敬仰,同时也暗含对他最终未被任用的同情和感慨,联系词人自己的经历,我们就能理解他要抒发的情感了。
  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中的语序颠倒,涉及到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A.应笑我多情;B.无觅英雄;D.犹记望中
  5.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