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70个字。
课题名称 《桃花源记》 课时 2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它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研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桃源之美。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要求学生运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用具 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思路设计 一、导入新课,前提测评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三、品读课文,研读细节
四、寄语同学,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 学生参与
一、导入新课,前提测评:
导语:“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出自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如果同学们想知道这一切,就让我们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交流:文章的作者、作品或者写作背景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
2、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