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烛之武退秦师 (4份打包
4 第1课时.ppt
4 第2课时.ppt
练案7.doc
练案8.doc

  练案7 烛之武退秦师(1)
  本练案共2页,共16题,满分为60分,用时45分钟
  一、打牢文言基础(30分)
  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42454086( A )
  A.函(hán)陵  很有涵(hán)养
  佚(yì)民   名人轶(yì)事
  B.氾(fán)南   劳动模范(fàn)
  追(zhuī)赶   夜缒(chuí)而出
  C.阙(quē)秦   填词一阕(què)
  戍(shù)边   戊戌(shù)变法
  D.逢(pánɡ)孙   国逢(fénɡ)盛世
  枸杞(jǐ)   岂(qǐ)有此理
  【解析】 B“缒”应读“zhuì”。C“戌”应读“xū”。D“杞”应读“q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导学号 42454087( B )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是寡人之过也   过:超过。
  C.阙秦以利晋   阙:削弱。
  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解析】 过:过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2454088( C )
  A.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B.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C.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①君知其难也   ②吾其还也
  【解析】 A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译不出/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B以:介词,相当于“因为”/连词,相当于“而”,不译。C于:介词,表对象,相当于“对”。D其:代词,相当于“它的”“其中的”/副词,相当于“还是”。
  4.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2454089( A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加倍。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C.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
  练案8 烛之武退秦师(2)
  本练案共2页,共10题,满分为49分,用时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导学号 42454105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
  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秦晋既还,郑遂安  还:撤军。
  B.厚赏以利郑也   利:利益。
  C.武往说师,老母系之   系:挂念。
  D.君恩四海,天下惠之   惠:得到恩惠。
  【解析】 利:对……有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42454106( A )
  A.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武以口舌还军秦晋   厚赏以利郑也
  C.乃烛之武之兄文也   使杞子……戍之,乃还
  D.郑伯愕然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解析】 A于:介词,相当于“对”。B以:介词,相当于“凭借”/连词,同“而”。C乃:副词,相当于“原来是”/副词,相当于“才”。D然: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连词,相当于“然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
  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