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00字。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特点与应试对策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共有30分,占总分的20%。这类题目做得如何,直接关系高考的成败。因而对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特点作些分析,进而提出应试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特点 
 所谓命题特点,说到底是个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考什么首先是一个语料选择的问题,对此《考试说明》明确指出,高考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能够阅读一般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三类文章在Ⅰ卷、Ⅱ卷中的安排有显著的特点,2001年以前,第Ⅰ卷选文一般都是科技类文章,从2001年开始,选用社会科学类文章。第Ⅱ卷1999年以前是以社科类文章为主,1999年开始为文学作品。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语料选用的情况看,已形成Ⅰ卷科技类、社科类轮考,Ⅱ卷考文学作品的格局。这种语料选择上互补的特点,体现了对学生阅读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导向性,也体现了高考命题“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命题指导思想。 
 现代文阅读考什么语料选择仅是一个前提,最重要的当是考点的定位。高考现代文阅读,不考死记硬背的知识、概念,而是考阅读的能力,对此《考试说明》有明确的要求,命题人也有过明确集中的阐述。他们认为阅读“先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问题;进一步则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性语言信息;再进一步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高考命题的理论与实践》)。从近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看,这三点一直是命题的落脚点,也是命题最突出的特点所在。 
 ——语义理解 
 语义理解落实到考题,主要指对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语句的理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里的“具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指代词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②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③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④和词语的表达作用相关的意义等。 
 例一,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2001年全国高考21题) 
 此题就是考查对重点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这篇散文标题为《门》,作者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开门”和“关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文中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须通观全文,找出相关句子,然后加以分析和概括。文中与这两个词语相关的句子很多,其中最集中的要数第六自然段。相比较而言,“关门”的含义好归纳一些。因为文中说道“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开门”的意思则必须通过对几个相关句子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才能得出来:“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发现、一个新的开始。 
 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从技术层面上看,对于具有“指代”特点的词语的理解,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然后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对于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的理解,则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如前面列举的对“开门”“关门”理解的例子。 
 所谓文中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果不准确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全文,把握全文。这类句子在文中通常有以下几种特点: 
 (1)结构比较复杂,较难把握; 
 (2)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3)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例二,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2001年全国高考第23题) 
 (1)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命题所选的三个句子,分别是文章第五段的结尾句及第七、第八段的起始句。从三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看,皆为文中的重要句子,要准确理解、解释它们,必须结合相关段落。以第一句为例,它处在段末,一般说来段末的句子往往要对上文进行归纳总结。“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这句话所在的段落谈了“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人在关门之后“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