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打包20套)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一2017080901221.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八2017080901202.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二2017080901203.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二十2017080901204.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九2017080901205.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六2017080901206.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七2017080901207.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三2017080901208.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2017080901209.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八2017080901210.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二2017080901211.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九2017080901212.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六2017080901213.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七2017080901214.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三2017080901215.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四2017080901216.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五2017080901217.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一2017080901218.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四2017080901219.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五2017080901220.doc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一)
  语  文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________不应让横行一方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逍遥法外,不应为毒害健康________暴利的无良企业庇护,不应对权钱勾结贪婪攫取的现象________,不应让________侵夺他人利益的缺德行为无所制约。
  A. 固然 谋取 麻木不仁 肆意
  B. 当然 谋取 置之度外 恣意
  C. 固然 牟取 置之度外 恣意
  D. 当然 牟取 麻木不仁 肆意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为了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城市生活,由道路建设公司转型而来的市政公司经过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B. 互联网部分新词,格调不高、品味低下,却被一些媒体广泛使用,对此,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十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网络语言作出一定的规范。
  C. 近年来,因为“扶老人”引发风波的新闻不时见诸于报端,引发不少社会讨论。据《人民日报》的统计,截至今年10月的149起相关案件,80%的案件真相最终被查明。
  D.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3. 下面是张之洞所撰的苏轼故居对联,上下联各缺两句,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3分)(  )
  五年间谪官栖迟,①②;三苏中天才独绝,③④。
  甲 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          乙 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
  丙 还是公游戏文章  丁 那得此清幽山水
  A. ①甲 ②丁 ③乙 ④丙  B. 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 ①丙 ②甲 ③丁 ④乙  D. ①丁 ②甲 ③丙 ④乙
  4. 下列关于书信用语、格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写信回家,起首称呼自己的家人,应加“家”字,如“家严”“家慈”“家兄”等,而写信给他人,起首称呼往往加“令”字,如“令尊”“令堂”等。
  B. 老师对学生有所教导,在书信中往往用“商量”“讨论”等以表谦逊;但学生仍当恪守分际,用“请教”“请益”等保持敬意。
  C. 中文书信的格式是这样的:称呼,顶格写;问好,紧跟在称呼后面写;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可单独成行;“敬礼”紧跟在“此致”后面同行书写。
  D. 书信作为一种应用文体,信封书写应该考虑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把信函上的称谓用到信封上面,让收信人确认自己是不是收信对象。
  5. 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理趣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3分)(  )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A.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送顾宁人①北游序
  归 庄
  余与宁人之交,二十五年矣。其他同学相与,或二十年,或十余年,盖未尝有经年之别也。今于宁人之北游也,而不能无感慨焉。
  宁人故世家,崇祯之末,祖父蠡源先生暨兄孝廉捐馆②,一时丧荒,赋徭猬集,
  ……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八)
  语  文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每年至少两次进村入户,与帮扶群众唠一唠________,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各种矛盾,并为他们提供一些________的帮助,已经成为全省四十多万名帮扶干部________般的工作常态。
  A. 家长里短 力所能及  家常便饭     B. 柴米油盐 力所能及  司空见惯
  C. 柴米油盐 无微不至  家常便饭  D. 家长里短 无微不至  司空见惯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优异成绩的获得,必须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而取得,学到了什么,取决于做了什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
  B.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发现,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C.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从内因驱动到外因推动的一个转变,是学习者情绪状态的一个转变。
  D. 教师如果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式的做法只会消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B.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C.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D.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4.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长篇非虚构作品《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是刚健沉浑的交响曲,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诸多问题上,都给我们以诚恳实在、有理有据而富有情义说服力的启示。
  ① 一方面真实再现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和义勇无私的英雄生涯
  ……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二)
  语  文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__________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__________。这些声音符号本身没有形象,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________的形象。这靠的是什么?就是读者的联想。
  A. 手段  组合  惟妙惟肖       B. 媒介  组合  栩栩如生
  C. 手段  集合  栩栩如生         D. 媒介  集合  惟妙惟肖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进行书法教育,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对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也很有意义。
  B. 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主持研究发明药物青蒿素,在帮助人类抗击疟疾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C. 分析人士表示,巴基斯坦政府批准的这项从中国购买8艘潜艇的协议,是两国之间最大的军售合同,也是中国迄今最大的武器出口合同。
  D. 由于非机动车和行人随意过马路,影响了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轻则扰乱交通秩序,重则引发交通事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D. 恸哭六军倶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
  ① 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②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③ 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④ 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⑤ 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
  A. ③⑤②④①  B. ③②⑤①④
  C. ⑤③②④①  D. ⑤②③①④
  5. 下列对江苏省徐州市地铁的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M”既是地铁英文首字母,又形似地铁隧道口;交集部分形似“X”,表明徐州地区。
  B. 两个白色三角组成“∞”符号,象征地铁隧道向远处延伸,地铁建设蓬勃发展。
  C. 黑色三角及下方的空白形似山峦、湖水,象征徐州山清水秀、山水相依,人民安居乐业。
  D. 设计立意鲜明,简洁明快,图文结合,便于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识别。
  二、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
  ……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二十)
  语  文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梭罗去瓦尔登湖,独自一人在那儿,________地生活着。他像修剪门前的杂草灌木一样,决然删除日常的________,因为他认为,我们的生活几乎已被文明的浮华与琐屑________殆尽,他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试验,证明人的生存所需其实很少,并企图阻拦文明人迅速滑向奢侈的________。
  A. 安之若素 细枝末节 消费 陷阱
  B. 从容不迫 繁文缛节 消耗 陷阱
  C. 安之若素 繁文缛节 消费 深渊
  D. 从容不迫 细枝末节 消耗 深渊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启蒙主义哲人坚信,理性能够消除种种错误的认识,祛除愚昧和无知,使人类获得关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真理性认识,并消除人类社会的弊病。
  B. 在卢梭看来,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产生源自人类贪欲的缘故;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又可能加速人类道德的堕落。
  C. “五四”文学初创时期的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承担以白话代替文言写作的语言革命,通过用白话写小说,有助于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
  D. 考察中国教育会发现这个现象,在教育规模和质量不太高的时候,人们并不太关注教育公平问题,而教育有了发展后,人们对教育不公平的批评越来越多。
  3. 下列诗句中,没有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C.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4.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发挥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① 它蕴含着天人合一和仁义礼智信的哲学、伦理学思想 ② “以玉比德”的用玉观念使玉文化拥有无与伦比的魅力 ③ 推崇刚柔相济、鲜而不垢、表里如一的美学品格 ④ 也大大增强其延续发展的动力 ⑤ “以玉比德”的用玉观念是儒家礼教引导人们加强自我修养,把社会规划内化为个人内心尺度的具体体现
  A. ⑤②④①③  B. ②④①⑤③
  C. ⑤①③②④  D. ②④⑤①③
  5. 对下图的调查数据,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对“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观点的调查
  A. 赞成和不赞成此观点的网民都超过了三成,网民间有明显分歧。
  B. 不赞成此观点的非网民超过半数,比赞成的非网民多出近两成。
  C. 有不到两成的人持折中态度,说明这一人群对此观点不感兴趣。
  D. 绝大多数受访者的态度明确,总体上不赞成这一观点的人居多。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吾 衍 传
  宋 濂
  吾衍,字子行,杭人也。意气简傲,不为公侯屈色,尝自比郭忠恕。居生花坊一小楼,客至,僮辄止之,通姓名,使其登乃登。廉访使徐琰一日来见,衍从楼上呼曰:“此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