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0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押题专练)-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教学案)-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教学案)-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押题专练)-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7+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语言手法(测)-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7+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语言手法(练)-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8+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结构主旨(测)-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8+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结构主旨(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8+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结构主旨(练)-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测)-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练)-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0+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测)-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0+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讲)-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0+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练)-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doc
(1)字音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注重考查常见常用但习惯误读的字音。除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外,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读音一般不会考查;
(2)在语音考查中,难字僻字愈来愈少,即使出现个别较难的字音,也基本上是课文中出现过的。
(3)字音考查的标准是“普通话”,自主命题省份注重考查方言误读字音。对于方言读音与普通话读音的区别要多加注意;
(4)考查的要求是“识记字音”,一般不考查汉语拼音的拼写。
一、多音字字音
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的字,如“抹”有“mǒ(抹杀)、mò(拐弯抹角)、mā(抹布)”三个读音。多音字误读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不明词性不同、读音不同而误读。
有些多音字,词性不同,读音就不同,极易误读。比如“号”,在名词“号码”中读“hào”,在动词“号叫”中读“háo”;“难”,在名词“灾难”中读“nàn”,在形容词“困难”中读“nán”;“畜”,在名词“家畜”中读“chù”,在动词“畜牧”中读“xù”。
2.不明词义不同、读音不同而误读。
有些多音字,词义不同,读音就不同,极易误读。比如“看”,在“看见”中读“kàn”,在“看守”中读“kān”;“差”,在“差距”中读“chā”,在“差劲”中读“chà”,在“参差”中读“cī”;“恶”,在“恶心”中读“ě”,在“恶意”中读“è”,在“可恶”中读“wù”。
3.不明文白不同、读音不同而误读。
有些多音字,语体(书面、口语)不同,读音就不同,极易误读。比如“薄”,在文言(书面语)“薄弱”中读“bó”,在白话(口语)“本子太薄”中读“báo”;“血”,在书面语“血汗”中读“xuè”,在口语“血淋淋”中读“xiě”;“给”,在书面语“供给”中读“jǐ”,在口语“给了一下”中读“ɡěi”。
4.不明通假等文言读音现象而误读。
成语中某些带有通假现象的文字的读音,如“博闻强识”中的“识”通“志”,读“zhì”而不读“shí”;“图穷匕见”中的“见”通“现”,读“xiàn”;“一暴十寒”中的“暴”通“曝”,读“pù”。不过,这类词并不多,平时要注意收集整理并强记。
【方法技巧】汉字字音的辨识技巧很多,就多音字而言,多采用以下技巧:
(1)意义定音法
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和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起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凭借这个字的含义来判断它的读音。如“乳臭未干”的“臭”,在这儿显然不是“(气味)难闻”义,而是指“气味”,因此应该读“xiù”。
(2)词性定音法
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字,因其所在不同词性,而导致了不同读音。如“缝”,作动词,音“fénɡ”,如“缝补”;作名词,音“fènɡ”,如“墙缝”。又如“处”,读“chǔ”时多为动词,读“chù”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变不惊、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3)语体定音法
语体有口头语与书面语之分,许多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由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差别造成的,注意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读准多音字。如“核”,书面语读hé,如“核心、核武器”,口头语读hú,如“煤核儿、杏核儿”;再如“翘”,书面语读qiáo,如“翘首、翘楚”,口头语读qiào,如“翘尾巴、翘辫子”。
二、形近(声)字字音
形近字是指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由于很多形声字字形相似,很多形似字也属形声字,所以将二者一并介绍。形近、形声字的误读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形近字的笔画辨识不准确而误读。
有些字的笔画、形体极其相似,如果答题时一瞥而过,就很容易造成误读,如 “刁”与“刀”相近,易将“刁(diāo)”误读为dāo;“勾”“匀”相近,易将“勾(gōu)”错读成yún。这类字在现代汉语中非常多,要注意加以区分。
2.对形近字的偏旁辨识不准确而误读。
很多形声字的偏旁非常相似,如果没有看清它们的细微差别,也容易造成误读。例如:“崇”与“祟”相近,将“祟(suì)”误读为chóng;“篡”与“纂”相近,将“纂(zuǎn)”错读成cuàn等。
3.对形声字音韵变化不了解而误读。
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字音。如“诠释”的“诠”,“贷款”的“贷”,“始终不渝”的“渝”等,其读音与声旁完全一样,我们可以利用其声旁尚能表音的功能,帮助记忆一些难读的字。但是,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的声旁不能准确表示现代的读音,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1)有些形声字的读音与声旁的声母不一致,如“纤维”的“纤”读xiān,不读qiān。
(2)有些形声字的读音与声旁的韵母不一致,如“仓颉”的“颉”读jié,不读jí。
(3)有些形声字的读音与声旁声母、韵母都相同,但声调不一致,如“怅然”的“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唤(zhào) 发酵(jiào) 捋虎须(luō) 文采斐然(fěi)
B.纰漏(pī) 证券(quàn) 撂挑子(liào) 间不容发(jiàn)
C.遒劲(qiú ) 星宿(xiù) 露马脚(lù) 不落窠臼(kē)
D.畏葸(sī) 戏谑(xuè) 嚼舌头(jiáo) 栉风沐雨(zhì)
【答案】A
【解析】B项, “间”应读jiān ;C项, “露”应读lòu;D项, “葸”应读xǐ。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懵懂(měnɡ) 混浊(hùn) 双曲线(qū) 削足适履(xuē)
B.卸载(zǎi) 襁褓(qiǎnɡ) 压轴戏(zhòu) 徇私舞弊(xùn)
C.症结(zhēnɡ) 电荷(hé) 潜意识(qián) 叱咤风云(zhà)
D.尽管(jìn) 强迫(qiǎnɡ) 冠心病(ɡuān) 龇牙咧嘴(zī)
【答案】A
【解析】B项, “载”应读zài;C项, “荷”应读hè;D项, “尽”应读jǐn。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柏(bǎi) 门闩(shuān) 嚼舌头(jué) 麻痹大意(bì)
B.媲美(pì) 守拙(zhuō) 滞纳金(zhì) 便宜行事(biàn)
C.包扎(zhā) 胚胎(pēi) 处方药(chǔ) 数见不鲜(shuò)
D.奇葩(pā) 冠冕(miǎn) 潜台词(qián) 灯影幢幢(zhuànɡ)
【答案】B
【解析】A项, “嚼”应读jiáo;C项, “扎”应读zā;D项, “幢”应读chuánɡ。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瞋(zhēn)目 纤(xiān)维 鱼鳍(qí) 既往不咎(jiù)
B.提供(gōng) 肄(sì)业 拾掇(duo) 游目骋(chěng)怀
C.间(jiàn)隔 愀(qiǎo)然 遒(qiú)劲 风尘仆(pū)仆
D.蟊(máo)贼 岑(cén)寂 执拗(niù) 长歌当(dàng)哭
【答案】D
【解析】A项,“瞋”应读“chēn”;B项,“肄”应读“yì”;C项,“仆”应读“pú”。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回溯/塑料 横行/发横财 拙劣/相形见绌
B.棺椁/巾帼 角色/独角戏 弩箭/呶呶不休
C.擘画/薄荷 停泊/梁山伯 蜷缩/胜券在握
D.烘焙/蓓蕾 涨幅/涨红脸 颈项/以儆效尤
【答案】B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蜡烛/污浊 惩罚/驰骋 与会/参与
B.箴言/缄默 肄业/酒肆 开拓/拓片
……
(1)考查主要设置客观单选题型辨析字形正误,个别省市卷也通过汉字填空、结合字音考查字形;当然,简答表述、名句名篇默写等主观题也是在考查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
(2)考查汉字的语境可以是词语、熟语,也可以是句子、段落。一般不考错字,考查题目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构造形式、笔画数量、书写顺序等内容。
(3)考查的范围是“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即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一般不会超出此范围。如果超出此范围,一般也是课本上出现的字。那些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而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使用的汉字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一、读音相同或相近导致的书写错误
汉字中有很多读音相同的字,极易导致书写错误。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两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高考中也多次出现。如把“部署”写成“布署”,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殴打”写成“欧打”等。
【方法技巧】辨析字形的技巧很多,在解答字形题时,只有将其综合运用,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答案。本考查角度介绍两种,可参照其它识记技巧。
(1)语境判断法
根据不同语境辨识字形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化妆”意为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化装”意为假扮或演员为了适应角色而修饰容貌。在“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装成夫妻”中,就不能用“化妆”,因为“化装”才有假扮的意思。
(2)同音归类法
高考字形考查以同音、近音字作为重点,复习时我们可以将考查频率高的一些同音、近音字归类记忆。如“屈”和“曲”,相关的词语有“委屈”“委曲求全”“卑躬屈膝” “屈指可数”“曲意逢迎”等,将其归类放在一起辨析,效果不错。再如“手”与“首”,相关的词语有“额手称庆” “首屈一指”等,通过比较,联系语义,就容易区分了。
二、形体或形旁相近导致的书写错误
很多汉字的笔画非常相似,有的甚至只是宽窄的区别,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造成误记。比如“刺”与“剌”,“抵”与“扺”,“徒”与“徙”,“茶”与“荼”,“菅”与“营”,“炙”与“灸”,等等。这类例子不胜枚举,都极易进入命题人的视野。汉字的很多偏旁,诸如“冫”和“氵”,“礻”和“衤”,“廴”和“辶”等也非常相似,如果书写时马虎草率,就很容易出错。如把“璧”(完璧归赵)写成“壁”,把“毖”(惩前毖后)写成“
……
1.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置之不理 仙露琼浆 沧海桑田 微不足道
B.精巧绝伦 疲惫不堪 呼朋引伴 来势汹汹
C.芒刺在背 低眉顺眼 浩瀚无垠 随声附和
D.草长莺飞 刻尽职守 天衣无缝 格物至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正误的辨识。D项中 “刻尽职守”的“刻”应为“恪”;“格物至知”的“至”应为“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深恶痛疾 德隆望尊 海市蜃楼 苍海桑田
B.油光可鉴 一抔黄土 恼羞成怒 口干舌燥
C.抑扬顿挫 阡陌交通 排山捣海 高屋建瓴
D.箪瓢屡空 粗制乱造 冰凉砭骨 丰功伟迹
【答案】B
【解析】A项 “苍海桑田”的“苍”应写作“沧”; C项“排山捣海”的“捣”应写作“倒”;D项中“粗制乱造”的“乱”应写作“滥”,“丰功伟迹”的“迹”应写作“绩”。所以,答案选B。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秩序井然 惊慌失错 期期艾艾 波光嶙嶙
B.气充斗牛 锲而不舍 顶礼摹拜 芒刺在背
C.精巧绝纶 物竞天泽 踉踉跄跄 无可置疑
D.长途跋涉 红装素裹 袅袅烟云 孜孜不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正误的辨识。A项中“惊慌失错”的“错”应为“措”, “波光嶙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叶孤舟 刚毅不屈 大砌大悟 媚上欺下
B.怏怏不乐 精血诚聚 拖泥带水 弥留之际
C.齐心协力 一反既往 更胜一畴 孤军奋战
D.恪尽职守 转弯抹脚 勇往直前 黎民百姓
【答案】B
【解析】考点:本题是对字形把握能力的考查。思路点拨:题中“大砌大悟”的“砌”应为“彻”;“更胜一畴”的“畴”应为“筹”;题中“转弯抹脚”的“脚”应为“角”;第一个错在了形似字、后面两个均是在同音异形字除了问题。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 翻来覆去 顶礼膜拜 默守成规
B.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郁郁寡欢 和霭可亲 妇孺皆知 开诚布公
D.广袤无垠 黯然失色 轻歌曼舞 凭心而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正误的辨识。A项中“默守成规”的“默”应为“墨”,C项中“和霭可亲”中的 霭应为 “蔼”,D项中 “凭心而论”的“凭”应为“
……
专题10: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测案)
(时间:120分钟,分值:19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1、(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9分)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徙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入太学有。兄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按部溺死,无后,特命几将仕郎。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賜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
靖康初,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徙广西运判、江西提刑,又改浙西。 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徙荆南路。复为广西运判,固辞,价居上饶七年。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治之益急。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权礼部侍郎。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春,帝韪其言。他日谓几曰:“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漕臣振济矣。”引年请谢,上曰:“卿气貌不类老人,姑为朕留。”谢曰:“臣无补万一,惟进退有礼,尚不负陛下拔摧。”上闵劳以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存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擢其子逮为浙西提刑以便养。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
B.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
C.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
D.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
【答案】A
【解析】“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结构对称,中间段开,“如是”单独成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徙”表示官职调动,本文中类似的术语还有“除” “起” “迁” “权”等,分别表示任免官职、重新起用、升官和变更官职之意。
B.“提举”本有“管理” “提拔举荐”之意,是宋代设立的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如本文中的"提举学事” “提举茶盐”等。
C."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权的重臣,在宋代,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参知政
……
专题10:文言文阅读之筛选概括与翻译(练案)
【基础训练】
1、(17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天圣中,为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肾院,辞,改校理,迁太子中允。出知郑州,尝问民疾苦,父老曰:“官籍民产,第赋役重轻,至不敢多畜牛,田畴久芜秽。”公绰为奏之,自是牛不入籍。还判妃部南曹,累迁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纠察在京刑狱。虎翼卒刘庆告变,下更案验,乃庆始谋,众不从,庆反诬众以邀赏。因言:“京师卫兵百万,不痛惩之,则众心摇,”遂斩庆以徇,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为史馆修撰。时父夷简虽谢事,犹领国史,公绰辞修撰。夷简薨,还兵部员外郎,复为修撰。服除,复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公绰以郊庙祭器未完,制度多违礼,请悉更造。故事,荐新诸物,礼官议定乃荐,或后时陈败。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初,谥诸后,皆系祖宗谥,而真宗五后独曰“庄"。公绰曰:“妇人从夫之谥,真宗谥章圣, 而后曰 ‘庄’,非礼也 , 愿更为‘章’。”多施行之。初,公绰在开封府,宰相庞籍外属道士赵清贶受赂,杖脊道死。至是,御史以为公绰受籍旨,杖杀清贶以灭口。方杖清贶时,实非公绰所临。顷之,公绰亦自辨,复侍读学士,徙河阳,留侍经筵。时久不雨,帝顾问:“何以致雨?”曰:“狱久不决,即有冤者,故多旱。”帝亲虑囚,已而大雨。迁右司郎中,未拜,卒。赠左谏议大夫。 公绰通敏有才,父执政时 , 多涉干请 , 喜名好进者趋之。 尝漏泄除拜以市恩,时人比之窦申。
(节选自《宋史•吕公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
B.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
C.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
D.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寺是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B.服指对死者表示哀悼而穿的丧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规定丧服的轻重,“服除”指守丧期满。
C.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种;谥号大多是用来褒奖死者行迹的。
D.经筵是指汉唐以后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才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公绰关心百姓,积极向朝廷禀告民生疾苦。他将百姓因担心增加賦税而不养牛致使田地荒芜之事上奏朝廷,自此耕牛不再计入民产。
B.吕公绰公正严明,严惩谋反作乱之人。他亲自审训查验刘庆案件,得知刘庆为邀功而诬陷他人,决定惩处刘庆以稳定军心。
C.吕公绰懂得避嫌,不担任史馆修撰。他在父亲总领国史修编任务时,主动辞去史馆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