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20份)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0).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1).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2).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3).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4).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5).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6).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7).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8).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9).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20).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2).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3).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4).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5).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6).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7).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8).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9).doc
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1)
1.请在句子的横线上补充省略的成分,并指出省略的成分。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怀之,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曾祖父褒,成、哀间为右将军,祖父丹,王莽时为大司马庸部牧,皆有名前世。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蜀郡太守张穆,丹之故吏,乃重资送范,范无所受,与客步负丧归葭萌。载船触石破没,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钩求得之,疗救仅免于死。穆闻,复驰遣使持前资物追范,范又固辞。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京兆、陇西二郡更请召,皆不应,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知事谴难解,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融系出因病,范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吏以闻,显宗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问范曰:“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由是显名。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故事,虏人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后频历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建中初,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墓?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肃宗崩,范奔赴敬陵。时庐江郡掾严麟奉章吊国,俱会于路。麟乘小车,涂深马死,不能自进,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不告而去。麟事毕,不知马所归,乃缘踪访之。或谓麟曰:“故蜀郡太守廉叔度,好周人穷急,今奔国丧,独单是耳。”麟亦素闻范名,以为然,即牵马造门,谢而归之。世伏其好义,然依倚大将军窦宪,以此为讥。卒于家。
初,范与洛阳庆鸿为刎颈交,时人称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鸿慷慨有义节,位至琅邪、会稽二郡太守,所在有异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 竟:完毕B.吏以闻,显宗大怒闻:使……听到C.世伏其好义伏:佩服D.谢而归之谢:谢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防火灾,而更相隐
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2)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1~4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丈量都惊恐起拜。B.何灌泞谙西北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罗艺,字子延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3)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且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何以对天下?”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乃以此惭君。”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且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圣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肆匹夫之情哉 肆:铺子,店肆B.权谢昭曰谢:道歉C.将军何有当尔当:妥当D.孤岂为子布有爱乎爱:偏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一以委昭 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B.策且亡,以弟权托昭所言不从,怨咎且兴C.乃用顾雍年少虑事不远,乃以此惭君D.孝廉何得寝伏哀戚何以对天下
3.下列句子中,都能直接表现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 )
①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②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③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且兴,非所以益之也
④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⑤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⑥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A.①②④ B.③④⑤C.①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辅佐了孙策之后,又能忠心耿耿地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B.张昭对孙权的缺点和错误,能毫不留情地指出,有时孙权只承认而不加改正。C.丞相孙邵死后,百官都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担心张昭说的话别人不听从。D.孙权面对蜀国使者来吴,无人能对付,孙权想到了张昭,但张昭不愿进殿相见。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
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4)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张铨,字宇衡,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以忧归,起按江西。
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败殁,而经略杨镐方议四道出师。铨驰奏言:“敌山川险易,我未能悉知,悬军深入,保无抄绝?且突骑野战,敌所长,我所短。以短击长,以劳赴逸,以客当主,非计也。昔胪朐河之战,五将不还,奈何轻出塞。为今计,不必征兵四方,但当就近调募,屯集要害以固吾圉,厚抚北关以树其敌,多行间谍以携其党,然后伺隙而动。若加赋选丁,骚扰天下,恐识者之忧不在辽东。”因请发帑金,补大僚,宥直言,开储讲,先为自治之本。又言:“李如柏、杜松、刘珽以宿将并起,宜责镐约束,以一事权。”又论镐非大帅才,而力荐熊廷弼。
四十八年夏复上疏言:“自军兴以来,所司创议加赋,亩增银三厘,未几至七厘,又未几至九厘。辟之一身,辽东,肩背也,天下,腹心也。肩背有患,犹藉腹心之血脉滋灌。若腹心先溃,危亡可立待。竭天下以救辽,辽未必安,而天下已危。今宜联人心以固根本,岂可朘①削无已,驱之使乱。且陛下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之地,与瓦砾粪土何异。乃发帑之请,叫阍不应,加派之议,朝奏夕可。臣殊不得其解。”铨疏皆关军国安危,而帝与当轴卒不省。珽、松败,时谓铨有先见云。
熹宗即位,出按辽东,经略袁应泰下纳降令,铨力争,不听,曰:“祸始此矣。”天启元年三月,沈阳破,铨请令辽东巡抚薛国用帅河西兵驻海州,蓟辽总督文球帅山海兵驻广宁,以壮声援。疏甫上,辽阳被围,军大溃。铨与应泰分城守,应泰令铨退保河西,以图再举,不从。守三日,城破,被执不屈,欲杀之,引颈待刃,乃送归署。铨衣冠向阙拜,又遥拜父母,遂自经。事闻,赠大理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
注:①朘(juān):剥削的意思。
(选自《明史•张铨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保定推官,擢御史擢:提拔
B.多行间谍以携其党携:带领
C.犹藉腹心之血脉滋灌藉:借助
D.臣殊不得其解殊:很,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且突骑野战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B.因请发帑金不如因善遇之C.与瓦砾粪土何异失其所与,不知D.乃发帑之请三五之夜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铨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以短击长,以劳赴逸,以客当主,非计也②又论镐非大帅才,而力荐熊廷弼③辟之一身,辽东,肩背也,天下,腹心也④发帑之请,叫阍不应,加派之议,朝奏夕可⑤经略袁应泰下纳降令,铨力争⑥铨与应泰分城守,应泰令铨退保河西A.③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⑥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承荫战败身亡后,杨镐提议四路出兵,但遭到张铨的反对,张铨认为目前要做的是加强边界的防守,厚抚北关的人民。B.面对有关官员加重赋税的提议,张铨明确表示反对,但得不到重视,对此张铨很不理解。C.张铨嫉恶如仇,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得罪皇帝与大臣冒死上奏,被俘之后仍然坚贞不屈,最终上吊自杀。D.天启元年三月,沈阳沦陷后,张铨上书请求支援,无奈奏疏刚送上去,辽阳就被围,张铨毅然坚守辽阳,直至城破被俘。
5.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5)
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然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邪?’陆子曰:‘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②非中郎也,谁者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知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而予何罪?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沓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荻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之哉!
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陆游《烟艇记》)
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名之曰烟艇名:取名,命名B.穷达异矣穷:贫穷C.而不能不眷于此也眷:喜爱D.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扣:拍,敲击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B.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沓霭之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纳烟云日月之伟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而不能不眷于此也业精于勤荒于嬉
3.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陆游以“烟艇”命名自己的居室,以寄托自己的志趣,填补自己“求之不得”的缺憾。B.文章采用借题发挥的手法,即借小屋的命名,抒发作者“身在魏阙,心存江湖”的隐逸志趣。C.“伐荻钓鱼而卖芰芡,……顾不乐哉!”是古代隐士生活的缩影,因为作者素怀壮志,所以,从全文来看,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否定的态度。D.有人评价这篇文章有“弦外之音”,即表面作旷达语,实际寓有陆游“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牢骚。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粗得其似,则名知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
(2)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
(3)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之哉!
2.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畿字伯侯,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进之太祖,拜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6)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命谦口数其罪数:清算B.王惊谢至再谢:拒绝C.以赢米为之直直:通“值”,代价D.上下无固志固:坚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洎牧以谗诛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曩者辱赐书C.不效则治臣罪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帝忧形于色士大夫请于当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2)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息争
(清)刘大櫆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19)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
注:①浑邪:人名。②缑氏:县名。③将漕:领送漕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输家财半助边。输:捐献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见:我C.于是上久不报式。报:答复D.上过其羊所,善之。善:认为……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B.尊显以风百姓。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C.上贤之,下诏曰……填然鼓之,兵刃既接。D.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卜式*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B.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完全是出于鼓励富商人贾能够顾念国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C.皇上对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来管理老百姓的理论颇感兴趣,想试一试他的本领,便封他为缑县令,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这样皇上更重用他了。D.南越吕嘉谋反时,卜式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意父子一起率兵奔赴前线,决一死战,以力效国。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没有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
4.联系全文看,下列关于卜式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
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