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21.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23.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一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25.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26.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28.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30.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六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33.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七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34.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三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37.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39.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第四单元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41.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第四单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42.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一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44.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四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46.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五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48.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一第一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49.doc
全优设计2017年秋高中语文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06152.doc

  第1课荷塘月色
  第1课荷塘月色
  荷
  1.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那时年轻的你,和你水中的模样,依然不变的仰望,漫天迷人的星光,谁能走进你的心房?采下一朵莲,是那夜的芬芳,还是你的发香?荷塘呀荷塘,你慢慢慢慢唱哟;月光呀月光,你慢慢慢慢听哟;鱼儿呀鱼儿,你慢慢慢慢游哟;淡淡的淡淡的,淡淡的月光。(《荷塘月色》歌词)
  2.站在湖边,一眼望去,水波潋滟,莲叶田田,挨挨挤挤的荷叶青翠欲滴,圆润的露珠闪烁着光芒,阳光在上面舞蹈,微风在上面歌唱。清风徐来,荷香阵阵。满眼是绿,满眼是荷,满眼是景,真是美不胜收,我被眼前这一幅充满生机和情趣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住了。当然,这幅画面的主角就是那人称花中君子的荷花。她们,宛如一位位妙龄少女,一个个娇艳欲滴,一个个冰肌玉骨。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穿着翠绿的萝裙,随着微风的节奏在翩翩起舞;有的则有些害羞,撑着一把可爱的绿伞,遮着自己的面颊要打扮一会儿,才把最美的笑容展现给大家;有的则英姿飒爽,朝气蓬勃,含苞欲放……
  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1年8月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的倒行逆施,特别是1946年7月,朱自清先生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都使他震动和悲愤——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严重的胃病,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
  革命低潮,作者苦闷
  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来投身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 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朱自清陷入苦闷之中。
  借赏景排遣苦闷
  在此之前,他既对现实不满,又不敢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因而借赏景来排遣苦闷。作为一名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朱自清感到十分压抑和苦闷,中国究竟何去何从,理想和光明究竟在何方?本文中所反映出来的憎恶现实,想找一个安宁的所在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在当时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
  散 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小品文、报告文学等。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煤屑(xiè)                 (2)蓊蓊郁郁(wěng)
  (3)踱着(duó) (4)弥望(mí)
  (5)点缀(zhuì)  (6)羞涩(sè)
  (7)霎时(shà)  (8)酣眠(hān)
  (9)梵婀玲(fàn)  (10)敛裾(jū)
  (11)鹢首徐回(yì)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1)曲曲折qū曲调qǔ  (2)浅浅笑qiǎn流水浅浅jiān
  (3)娜袅娜nuó娜拉nà  (4)颤颤动chàn颤栗zhàn
  ……
  阶段质量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有悠久的诗歌传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出现在距今三千余年到两千四百余年之间。这些没有署名的诗篇中,极为精美地保留了来自民间的朴实的歌唱。那些优美的情歌,非常细致地表达了青年男女互相爱慕的情态,还有一些诗篇咏唱了戍边征战的苦情,更多的篇章表达了享受生活的自然质朴的情趣,也有强烈的对于贪婪的统治者的揭露和讽刺。这些诞生在纪元至少两千多年前的诗歌,犹如天边的太阳和月亮,历经时代沧桑而明华璀璨依旧,它们有异常久远而鲜活的生命力。
  在中国,诗歌是一道连绵不断的长流水。由于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诗言志”成为中国人稳定的诗歌观念。在中国,这种诗歌观念不仅熔铸了民族的心智,而且持久有力地传达着民众的情感诉求,诗歌成为表达他们的欢乐、悲哀或者愤怒的最通常的情感方式。基于此,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也总是非常重视诗歌在传达民间情绪方面的特殊作用。各级官员的“采风”之行,其实就是他们了解和倾听民意的诗歌之旅。
  从长远影响看,诗歌的功用不仅在于传达民众的希望和心声,诗歌也成为中国社会从平民到贵族的最重要的审美和娱乐的方式。由于诗歌在历代的普及,它也极大地影响并陶冶了这个民族富于想象和幻想的美好心灵。他们喜爱山水,多愁善感,对大自然充满喜悦和感激之情。单就月亮这一意象而言,它在中国民众的心目中是充满诗意的,是永远鲜活而有灵性的。月亮是中国人永远的心灵的朋友。
  中国诗歌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它成为中国文化史最为灿烂的一页,也为中国人带来了自豪和骄傲。中国诗歌在长期的发展中出现过很多杰出的诗人,这些诗人创造的无数诗章,组成了一串没有尽头的闪光的珠串。他们于是成为经典,也成为不可逾越的规范。这种无所不在的影响,蔓延到周围的一些国家,在日本,在韩国,在越南,也在域外的许多地方,出现了用汉字写诗的外国朋友,他们也是一些杰出的诗人,他们中有的人,甚至写进了中国诗歌史,包括经典的诗歌总集,如《全唐诗》。
  到了近代,中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威逼之下仓皇无措。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难,也为了强国新民,发起了激烈的文化-诗歌的革新运动。倡导者们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假想敌,他们激烈地抨击古典诗歌的弊端,他们以白话取代文言,以自由取代格律,从而确立白话新诗的主体地位。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场惊天动地的伟大革命。它宣告了辉煌的、同时又是停滞的古典诗歌的终结,也宣告了自由的、开放的、接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现代诗歌的开始。
  新诗与中国人民患难与共。新诗在“文化大革命”动乱结束以后迎来了它的伟大的复活节,这就是通常称之为的朦胧诗的崛起。这个诞生在七十年代末、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的诗歌运动,以坚定的历史反思的精神,以及非凡的勇气,在思想上批判文化专制主义和现代迷信,在艺术上重新接续了五四新诗运动的血脉,点燃诗歌的现代精神的火炬。今天到会的中国诗人,他们不同程度地都参与了这场摧毁精神枷锁、拨乱反正、革故鼎新的艰苦抗争。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诗经》出现在距今三千余年到两千四百余年之间,即诞生在纪元至少两千多年前,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诗经》中很多篇章表达享受生活的情趣,另外还有反映战争、爱情,揭露和讽刺统治者等方面的内容。
  C.《诗经》中的篇章都没有署名;各级官员的“采风”之行,其实就是他们了解和倾听民意的诗歌之旅。
  D.《诗经》因为历经了几千年的沧桑,所以如同日月的光辉,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命力,以至影响深远。
  解析:选D 强加因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下,我国“诗言志”这种稳定的诗歌观念不仅熔铸了民族的心智,而且持久有力地传达着民众的情感诉求。
  B.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无数杰出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成为不可逾越的规范,而且这还影响到日本、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
  ……
  课时跟踪检测(一) 荷塘月色
  (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眸(móu)       倩影(qiàn)
  独处(chù)  鹢首徐回(yì)
  B.宁静(níng)  悄悄(qiāo)
  曲折(qǔ)  妖童媛女(yuàn)
  C.脉脉(mò)  霎时(chà)
  乍看(zhà)  缕缕清香(lǚ)
  D.羞涩(sè)  煤屑(xiè)
  踱步(duó)  参差斑驳(cī)
  解析:选D A项,“处”应读chǔ;B项,“曲”应读qū;C项,“霎”应读shà。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凝碧 轻歌曼舞 丰姿 清澈见底
  B.浩渺  名门望族  朗照  烘云托月
  C.敛裾  格外风致  梵语  宛然存在
  D.灌木  不拘礼法  树梢  神彩飞扬
  解析:选D D项,“彩”应为“采”。
  3.选出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解析:选D 例句与D项是通感,A、B两项是比喻,C项是拟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1930年最后一条野生袋狼被杀于墨本纳……袋狼这个曾经繁盛的物种从地球上销声匿迹了。
  B.展厅里几乎看不见买车的顾客,销售人员没精打采地打发时间,而待售新车倒是停得满满的……
  C.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一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选B A项,“销声匿迹”只是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的意思,而选项中是消失、灭绝了。C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应为“不绝于耳”。D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