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全一册教学案(打包13套)语文版必修5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10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外国诗二首一迷娘曲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6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外国诗二首二帆信天翁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6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外国诗二首三豹_在巴黎植物园蛇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7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春末闲谈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7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汉家寨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8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瓷器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8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论修身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8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论民本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9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神游物外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9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祸兮福兮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10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谈中国诗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11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读鲁滨孙漂流记教学案语文版必修5201712301114.doc
第1课 论雅俗共赏
本课话题——雅与俗的转化
一、从课本中积累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我们的知识阶级。这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
社会的变革、文人身份的变化,读书人走向民间,促使了雅文化与俗文化间的转化,促使了人们的文学欣赏观念的转化。
二、从现实中积累
2月初,由北京大学起草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标准》在网上征求意见,打算用“采雅舍俗”的方式雅化一些胡同名称,比如粪场胡同改为奋章胡同,屎壳郎胡同改为时刻亮胡同等。这份草案让大家不免为胡同的未来担心起来。
北京那些遍布旧城、星罗棋布的胡同,其名称既有历史变迁的痕迹,也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情,一个名字就是一段故事。头发胡同、翠花胡同、灯草胡同……这些不怎么雅的胡同名字一点儿都不妨碍北京的胡同成为最被人念念不忘的去处。相反,那些高大上的名称,因为离市井生活太远,反而显得不那么亲切了。将胡同名“烧酒”改成“韶九”,雅是雅了,但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被淹没了。羊肠小道一般的胡同、烟火味十足的名字本来就不是文人雅士、风花雪月的产物,它是劳动人民随口叫出来,在漫长的岁月里渐渐被人接受的,正因为这样才显出它的丰富多彩。尊重历史,传承文明,守护老地名,也是在守护城市的魂魄。
三、从历史中积累
烟花巷陌,世人眼中轻浮、浪荡的大俗之地,却因刚烈正直的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笼罩上了一层令人唏嘘、使人心生敬畏的,有别于腐朽当局的大雅之色。俗景因名妓香君而充满雅情。
歌馆妓楼,艳俗的脂粉却消沉不了柳永的词的才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精丽雅致的词句,伴随伶人哀婉的歌声,化作对命运最无奈的喟叹,在历史的书页之中记下风雅的一笔,也将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成为反映民俗的典雅手段。俗物因白衣卿相而富有雅致。
陋俗乡野,淹没不了陶渊明清雅的光辉,偏远的乡村,经过他充满雅兴的诗心过滤,在笔下流淌成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地,再清贫的生活,在他富有雅致的眼中也变为了神仙般的日子。粗俗乡村因五柳先生而清新雅丽得令人心生向往。
粗俗之物因为人心境的丰富高贵而变得典雅,反过来,变得雅致的“风景”也会使这些人们的生命愈加生动美丽,熠熠生辉。
一、作者简介
现代著名民主战士——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8年,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同年,因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评价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作品: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散文代表作是《背影》《儿女》《桨声灯影
……
读《鲁滨孙漂流记》
本课话题——敢于尝试
一、从课本中积累
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为了使他的主要品质产生效果,即真实感,就要有所放弃,有所冒险,敢于尝试——他终于使普通劳作变得高贵,普通工具变得很美。挖掘、烘烤、种植、建造——这些简单工作有多么严肃;小斧头、剪刀、大斧头——这些简单工具变得多美。
二、从现实中积累
“憨豆先生”罗温•伯特金森,用他无声的滑稽表演给千家万户带来过多少欢乐,却鲜有人知道他小时严重口吃甚至患有面部畸形。小伙伴的嘲笑与疏远并没使他消沉,反而促使他做出了大胆尝试的选择——演哑剧!不需说话,只需丰富的面部表情,他的表演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次尝试便改变了他的一生。先有尝试,而后才知道这一条道路是否走得正确,才使你得以窥见那个未知的自我。
三、从自然中积累
在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的绿洲。塘中之水愈来愈少,最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苟且幸存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唯一的大鳄鱼也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终于幸运地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若不是小鳄鱼勇于尝试,寻求另一条生路,那它也难逃丧生池塘的厄运;而其他的鳄鱼,如果它们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那么它们又怎会落得身死干塘的可悲结局!
四、从历史中积累
凡有成者,他们无不具有勇于尝试的精神。灯泡的发明者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作灯丝,竟不屈不挠地进行了8 000多次尝试。试验初期,他找了1 600种耐热材料,反复试验了近2 000次,结果发现只有白金较为合适,但白金比黄金还贵重些,这就是说实验失败了。面对这样的失败,一般的人肯定会选择放弃,然而他没有,而是继续尝试着从植物中发掘理想的灯丝材料,先后又尝试了6 000多种植物。通过不断地尝试,爱迪生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这“光明”之光,与其说是电之光,还不如说是勇于尝试的精神之光。
一、作者简介
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英国小说理论家、批评家和意识流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188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她自幼深受父亲的影响,虽然因健康原因从未上过正规学校,却从父亲的藏书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04年她父亲去世之后,迁居到了布
……
第二单元 第4课 外国诗二首(一)
第4课 外国诗二首(一) 《迷娘曲》 《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
本课话题——思乡
一、从课本中积累
你可知道那地方,那高山?那云径?/ 骡子在浓雾中觅路前行,/ 岩洞里出没着早先的古龙,/ 悬崖欲坠,瀑布飞泻,/ 你可知道那地方?/ 走呵!走呵!/ 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
故乡永远珍藏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它不会因世事沧桑而改变,那浓烈的思乡之情,即使经受岁月的漂泊,依然散发着萦绕不去的芬芳。
二、从现实中积累
20世纪60年代起,乡愁诗人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1971年,余光中更是凭一首《乡愁》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嵌在读者心头,并由此闻名海内外,因此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余光中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思乡固然令人心中悲伤,但是如果我们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在外面有所贡献,有一番功劳,使得自己的故乡因自己而自豪,那么乡愁就成了一种催人上进的动力。
三、从自然中积累
我思念家乡的那座高山,主峰直插云霄,把家乡的天撑得高远深邃。它四季常青,绿树成荫,十分清幽。山花开时,漫山遍野都点缀着粉红色的花朵,繁星点点,煞是好看;山果熟时,令人垂涎三尺,更逗得孩子们满山乱跑。我喜欢家乡的山,是因为我人生的底色就是山的本色,我个性里就有山的影子和山的秉性。我向往家乡的山,是因为它像故乡人一样勤劳、率真,清晨捧着日出,给朝霞以亮丽;傍晚守候日落,给晚霞以辉煌。我崇拜家乡的山,是因为它像父亲一样忠厚、坚强,有着父亲挺拔的脊梁,宽敞的胸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