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810+7920+8290字。

  2 祝 福(第1课时)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_______和_______《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_______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_______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
  2.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3.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钝(  )响 寒暄(  ) 朱拓(  ) 间(  )或 悚(  )然
  踌蹰(  ) 谬(  )种 俨(  )然 瑟(  )瑟有声 形骸(  )
  脸颊(  ) 沸反盈(  )天 荸荠(  ) 呜咽(  ) 驯(  )熟
  桌帏(  ) 瞥(  ) 拗(  )不过 蹙(  )缩 窈(  )陷
  歆享(  ) 牲醴(  )
  1.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呐喊》  《彷徨》  14  11
  3. dùn;xuān;tà;jiàn;sǒng;chóu chú;miù;yǎn;sè;hái;jiá;yíng;bí qí;yè;xùn;wéi;piē;niù;cù;yǎo;xīn xiǎng;shēng lǐ
  1.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序幕:鲁镇祝福的气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序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2.小说中有几处突出的肖像描写,它们各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请找出并分析。
  第一次(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年轻寡妇,生活贫困,但身
  ……
  2 祝 福(第3课时)
  1.解释下列词语。
  寒暄: 悚然:
  惶急: 踌蹰:
  不更事: 谬种:
  俨然: 百无聊赖:
  沸反盈天:
  2.感悟名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问)寒(问)暖。指人们见面时说些客套话。暄:太阳的温暖;惊惧的样子;惶恐焦急;第一个意思是指“犹豫”,第二个意思指“得意的样子”;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更,经历;坏东西(骂人的话);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形容人声暄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1.文章具体写了哪几次祝福?各有哪些作用?
  (1)三次“祝福”:
  第一次“祝福”时,祥林嫂是一个年轻能干的寡妇,受到众人的赞扬。
  第二次“祝福”时,祥林嫂是一个被鲁四老爷认为“败坏风俗”的罪人,被剥夺了做人的权利。
  第三次“祝福”时,已经沦为乞丐的祥林嫂怀着对地狱的恐惧悲惨地死去。
  (2)作用:①年底的“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
  ②把祥林嫂的悲剧安排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有钱人在祝福中祈求幸福,穷苦人却在祝福中悲惨地死去。这对旧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讽刺,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之一?
  柳妈和鲁迅的许多作品中的看客一样,他们既是那个社会最底层的被压迫被损害者,又不自觉地成了畸形的社会制度的维护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她成了杀害祥林嫂的帮凶,从另一种角度来讲她自己也是封建道德、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3.是什么使祥林嫂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
  ①封建礼教以及相关的封建迷信思想。四叔、四婶、柳妈是典型代表。他们嘲笑和歧视再嫁的祥林嫂,给祥林嫂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并最终导致精神崩溃。
  ②导致祥林嫂成为封建礼教的迫害对象的事件之一是被迫改嫁,这件事的主谋是祥林嫂的婆婆。婆婆正是依靠封建礼教所给予的对妇女的人身支配权,才得以迫害祥林嫂的。
  ③导致祥林嫂成为封建礼教的迫害对象的事件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