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20字。
《秋声赋》教学设计及补充材料
【教学目标】知人论世,了解欧阳修,文章的写作背景
理清文章秋声赋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结构层次
解读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历史文化现象的个性化见解。
【教学重点】人文悲秋(文化概念),人生何恨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季有清明,怀念先祖;夏季端午,怀念屈原,秋季重阳,敬重老人;冬季送神,祝福来年。中国文人自古“悲秋”情结,前文我们讲了杜甫《登高》,不就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情怀。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杰出文人,欧阳修的“悲秋”之感:《秋声赋》
二、解题
秋声指秋风急声。
晋代文学家陆机(261-303)在《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南朝梁代刘勰(约公元465——520)《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百度百科》
【知识延伸】中国古代十大名赋
宋玉《高唐赋》、司马相如《长门赋》、张衡《二京赋》、曹植《洛神赋》、陆机《文赋》
谢庄《月赋》、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赤壁赋》、袁枚《秋兰赋》
三、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富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引领宋朝文学走向高峰,对整个宋朝文化的繁荣居功至伟,对后世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是宋代散文中成就最高的,其散文创作的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