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10字。
《雨巷》导学案 编号:02
编写:罗朋娟 审核: 审批:王勇 时间:
班级: 姓名: 组评: 师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现代诗派”的有关知识。
2、背诵这首词。
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2、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情感目标:
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难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1.分析新诗也要从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写作技巧五个方面去把握,不能单凭直观感觉。
2.从分析语言入手,学会咀嚼语言,分析不同词语呈现出的不同意味。
3.鉴赏诗歌还要注意不同技巧产生的效果,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体会。
【学习时数】 2学时
第1学时 自主预习案
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的相关背景。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这首诗。
一、自主学习,质疑交流
1.现代诗派简介
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 盛时期。它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它的核心是象征主义。
2.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 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 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 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