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70字。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人教版第三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法指导】
  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
  2.正音,找出通假字;
  3.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
  【课时重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
  二 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