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80字。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数字故事
有这么一个诗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官僚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可是东晋末年战乱频繁,官场黑暗,他的理想被击得粉碎。据文载,当时郡中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最终选择了归隐桃花源。他把桃花源描绘成一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行,男女老幼,辛勤耕织,祥和无忧的安定社会.他以此寄托他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当时混乱时世、黑暗政治现实的不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①了解作者及其影响 ②.了解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
③.背诵全文 ④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2.能力培养目标
①诵读文言文能力 ②陶渊明经典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
学习陶渊明的优秀的品质、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学会经典作文材料“陶渊明”的运用
【教学难点】
1.陶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的理解
2.陶渊明经典材料的运用
3 陶渊明的名言名句对同学们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举例法 3.小组讨论法
【预习准备】
1. 熟读课文。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1.题解
归去来兮辞是回去吧的意思,归是回去,来是助词无义,兮是语气助词,辞是一种文体。
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
二、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正文
(1)集体诵读课文
(2)朗读常规指导: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