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30字。

  《逍遥游》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志、图、名、置、穷”“奚以……为”等文言词句。
  2.理清思路,背诵前三自然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3.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句段,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
  庄子思想的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的校刊《南华春晖》的名称取自哪里,同学们知道吗?对,它来源于庄子的《南华经》。庄子曾在我们东明做过漆园吏,大街上常见的“漆园宾舍”“漆园饭庄”就源自这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逍遥游》,了解庄子。
  二、知人论世,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三、熟读课文
  1.学生自读,利用注释工具书把拿不准的字音上到文本中。
  2.板书难读字,学生读出字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