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60字。

  《逍遥游》教学设计
  主讲:董慧艳
  乌海六中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把握先破后立的议论方法
  3.鉴赏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
  2.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
  教学重难点设计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对庄子<逍遥游>艺术特色的体会.
  教学方法设计:诵读法、批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 “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 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他优游自得 ,他的灵魂、魅力便是逍遥,逍遥是庄子思想的精髓,我们将共同探寻庄子逍遥境界的真正内涵。
  二、知识链接:
  1.庄子其人: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2.作品《庄子》:又名《南华经》、《南华真经》,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三、过程设计:整体感知
  1、学习角度:
  (1)扣标题,提出问题:何为逍遥?
  教师明确:“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那么,庄子又是如何诠释他的逍遥观的呢?通过预习和整体阅读,我们能看出庄子在文中哪段明确提出了自己的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