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题,约17420字。
苏州市2018年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
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孜孜于考古发掘和典藉爬梳。经过努力,一些湮没在历史废墟和神话传说中的 被重新确认,因此某些关于先民流徙原因的 也随之不攻自破。从他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在 这一文化基因的作用下,迫于自然灾害或是人类战争而背井离乡者,是怎样动情地吟唱着家园,并渴望着重归故土。
A. 故事 不经之谈 安居乐业
B. 故实 不刊之论 安居乐业
C. 故事 不刊之论 安土重迁
D. 故实 不经之谈 安土重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故实,指出处;典故;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根据语境,第一空选“故实”,排除AC。不经之谈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根据后文的“不攻自破”,可知选“不经之谈”。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安土重迁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根据后文“并渴望着重归故土”,选“安土重迁”。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闪现/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朵朵花瓣(庞德《地铁口》)
B.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的社会问题(辛笛《风景》)
C.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D. 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曾卓《悬崖边的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把“人群中这些面孔”比作“幽灵”,把“美丽的面孔”比作“黑色枝条上的朵朵花瓣”。B把“铁轨”比作“中国的肋骨”;C把“心”比作“窗扉”。D 无比喻手法。
3. 下列诗句都是就菊花特点展开的吟咏,其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B.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C.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D.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答案】C
........................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幽默并不等于尖刻, 。 , 。 , 。幽默是一个心热手冷的开刀医生,他要杀的是病,不是病人。
①不少人误认尖酸刻薄为幽默
②事实上,刀光血影中只有恨,并无幽默
③高度的幽默往往源自高度的严肃
④不能和杀气、怨气混为一谈
⑤因为幽默针对的不是荒谬的人,而是荒谬本身
A. ①②④③⑤ B. ⑤③④①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③④⑤②①
【答案】B
5. 某同学家里添了个书房,他向朋友征集书房名,要求能体现其发愤读书的意愿。下列书房名不符合要求的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