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00字。
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全文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独具特色的论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的谨严精神。养成严谨的学习、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的例子,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 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相信大家上个暑假都知道发生在菲律宾的劫持人质事件吧,假如你对匪徒说:
1、给我一支枪。
2、给我一枪。
两句话意思有什么差别呢?
再如,在一次航海途中,有一船员在记录航海日志时,把船长没喝酒写成了船长今天没喝酒。
1船长没喝酒。
2船长今天没喝酒。
这两个事例可知,增一字减一字,含义就截然不同,这就是我们要“咬文嚼字” 的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来跟着朱光潜先生学习如何“咬文嚼字”。
二、文学常识积累:
1、作家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2、基础积累
倒涎(xián ) 援例(yuán) 中石没镞(zú) 剥啄(bō zhuó)
蕴藉(yùnjiè) 岑寂(cén) 月晕、晕车(yùn)清沁肺腑(qìn)
付梓(zǐ) 尺牍(dú)下乘(chéng) 倚靠(yǐ)
【补充注释】
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五车:书多。
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认为了不起。(多含贬义)鸣:表示。
索然无味: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也作“索然寡味”。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
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岑寂:寂静。
不即不离: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即:接近;离:远离。
点铁成金:原意是指使石头变成黄金,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的文章。
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上“咬文嚼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没有一个是褒扬的。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是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