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70字。

  定风波
  广东省揭西县五云中学  陈 科
  一、目标定位                
  1.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
  2.理解词作,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表现手法。
  3.体会词人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旷达超脱的胸襟。
  二、教学方法
  ①朗诵质疑问难法:朗诵,读出词的音乐节奏美感;质疑问难,在读懂词的基础上领悟词的哲理美感。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先布置任务,让学生搜索有关于苏轼的人生经历、思想心理历程的信息或者他的名篇。要求对苏轼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课前有两个小组上讲台介绍苏轼的事迹。)
  老师:精心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2、教学思路:
  主要从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入手:
  ㈠知人论世,酝酿情感;㈡理清词义,感知内容;㈢探讨质疑,深入理解;㈣表达交流,情景描述。
  3、教学用具:flash课件 多媒体。
  4、教学课时:一个课时。
  四、教学组织过程
  ㈠、知人论世,酝酿感情
  1.导入(对联分析,导入主题)
  遥想赤壁周郎,酾酒临江,千古英雄出少年。
  老夫弩射天狼,泼墨湖广,留待后人笑我狂。
  问:联中写的是谁?(苏轼)从什么地方看出?(赤壁周郎《赤壁怀古》、酾酒临江《赤壁赋》、弩射天狼《江城子》)
  师:说起苏轼,我们很快就会想起学过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面对奔腾的长江,想到了历史上的哪位风流人物?(周瑜)
  师:对,他想到了周瑜这位年少有才而且早早就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年轻将领。也想到自己已早生华发,但是仍然功业未成,壮志未酬,所以他满腹愁情,发出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的哀叹。那么,苏轼在我们印象中,只是一个满腹愁情的文人吗?
  生:不是
  那么苏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我们就来走进苏轼,走进苏轼的精神家园。
  2.作者简介
  苏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了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