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80字。

  《定风波》教学设计
  导入:
  古历三月是春季中最美的一个月,故有“阳春三月”之说。三月之时,行在自然之境,也不失为一桩雅事,但若天公不作美,突降一场潇潇春雨,那就成了另一番情境。想象一下,如果是你遇到了如此状况,你会作何反应,作何心情呢?慌不择路?败兴而归?埋怨老天?这,都是正常人的反应,我们暂且不论。我们把眼光放在近千年前的宋代大文豪苏轼身上,看看他遇到如此境况时,又是作何反应,作何心境呢?
  学过《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他的一首小词,从另一种高度,走近文豪苏东坡。
  一、词前小序
  1、这首词与我们之前学习的几首词在形式上有些不一样,在哪里?它有词牌,但是没有题目,但是多了个小序,还记得初中时我们学过那首词也是有小序吗?
  也还是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介绍苏轼的时候说过,他对中国词发展的贡献是革新性的,给词作序也是属于他的一种创新性做法,那我们来看看这首词的序又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呢?
  2、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下这个小序,其他同学思考,从这个序中读到了什么信息?
  明确:时间、地点、天气、人物、事件、创作缘由。
  注意这里的地点,有什么特别意义,看课下注释,准备在沙湖麦田终老。注意这里的天气,不仅有雨,还有晴。这都对接下来的词文解读有帮助。
  二、整体感知
  1、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文本的赏读,首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自由诵读,诵读的过程中,有两个任务需要完成:
  (1)、练习诵读,之后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展示诵读这首词。
  (2)、初次感知这首词,在老师没有任何解读之前,请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的内容,注意,不要翻译啰嗦,就用一句话概括即可。同学诵读准备,其他同学,聆听,且思考。
  2、诵读展示:请两位同学诵读展示。评点:语速,重音,情感等方面。看两位同学读得这么出彩,自己是不是也很想试试一展风采呢?好,那么在**和**的领读下,将这首词齐声诵读一遍。评点:语速稍快,整体不错,尚有进步空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