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道小题,约12500字。
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质量情况调查
高 一 语 文 2017.11
注意: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运用题
1.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寄希望于风华正茂的年青一代。
B. 他性格孤僻,不愿和别人相处,整日茕茕孑立的样子。
C. 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D. 这位老红军回忆起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总是有讲不完的故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茕茕孑立:孤身一人, 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和“性格孤僻”无关,不合语境。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 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D.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拟人,其余为比喻。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身处异地,绵绵不绝的常常是对家乡的思念。 ▲ 。
①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并不会随时间而流逝
②或许是故乡常见的一种食物,村边的一棵树,一条河
③相反,离乡越久,记忆越深,那些人事景物仿佛早已刻在人们的脑海里
④也可能是一次庙会,一场秋雨
⑤想家的时候,总是会忆起一些具体事物和场景
A. ①⑤④③② B. ①③⑤②④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具体事物和场景”总领整个语段,放在开头;“或许是”承接前面的“是”,“也可能是”承接前面的“或许是”⑤②④一组;“并不会”“相反”照应①③成为一组。由此得到答案C。
4. 每逢节假日喜庆之日,我们都有贴对联的习惯。今年春节有人写了一副春联,上联是“一曲牧歌传牛背”,下面适合做它下联的一项是
A. 无边柳色绿村头 B. 铁牛喘月平畴绿
C. 茧手挖来遍地金 D. 为民当效黄牛力
【答案】A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意:心情,情趣
B. 觉而起,起而归。 觉:睡觉
C. 缘染溪,斫榛莽。 缘:沿着
D.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拿起,端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觉:睡醒。
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然后:这样以后
B. 游于是乎始 于是:从此
C.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未始:未开始
D.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 累积:叠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C项,未始:不曾。
7. 下面加点字与“日与其徒上高山”中的“日”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A. 萦青缭白 B. 始指异之
C. 穷山之高而止 D. 箕踞而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箕,名词做状语,像簸箕一样。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温公行状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