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检测+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模块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阶段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阶段综合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八)+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二)+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九)+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六)+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七)+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三)+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十)+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十二)+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十一)+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四)+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五)+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一)+Word版含答案.doc
阶段综合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人只合江南老 只合:只应该
B.日日花前常病酒 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
C.还与韶光共憔悴 韶光:美好的时光
D.细雨梦回鸡塞远 梦回:梦里回到
【解析】 D项,“梦回”意为“梦醒”。
【答案】 D
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导学号:75302077】
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
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
【解析】 A项为类比;B项为拟人,作者赋予“明月”以灵性;C项为“移情”手法;D项为比喻,“似练”“如簇”与例句同。
【答案】 D
3.下列词句中不能体现苏轼词豪放高旷风格的一项是( )(3分)
【导学号:75302078】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解析】 A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理解,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襟怀;B句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句,气势恢弘,把人们带入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C句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幽怨缠绵,耐人寻味;D句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答案】 C
4.(2018•河北衡水模拟)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正遇上阴天,他望着天空漂浮的密密挨挨的云彩情不自禁地说道:“今天的天气,真可谓‘也无风雨也无晴’啊!”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非常刻苦,李明在班会上表扬张海说:“张同学这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解析】 A项“宦游人”指“为求做官而到处奔走的人”,用在送同学到外地上学的离别情景不恰当;B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指的是诗人结交的都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表现诗人的清高,不是表现读书乐趣;C项“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轼名句,表现的是作者达观的人生态度。D
……
课时分层作业(八)
一、基础巩固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桑径里逢迎
逢迎: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B.楼高莫近危阑倚
危阑:高楼上的栏杆
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好梦:指回家欢聚的梦
D.渐霜风凄惨
凄惨:寒冷逼人
【解析】 A项,逢迎:相逢,相遇。
【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巧笑东邻女伴 巧笑:美好的笑
B.伤流景 流景:流动的景象
C.游冶处 游冶:游乐
D.雨横风狂 横:放纵,凶暴
【解析】 B项,应为“如流水般消逝的光景”。
【答案】 B
3.下列诗句,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写景物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75302048】
A.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B.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C.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解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千古名句,写的是冬季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景象。B项“六出飞花”是指雪花,雪花是六个瓣,“琼枝”是指玉白色的树枝,即雪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冬季雪花飞扬,使青翠的竹枝慢慢变成白玉一般,是冬季之景。A项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象。C项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D项描写的是春色迟暮的景象。
【答案】 B
4.下面对宋词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表现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表现了生活的美好。
……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75302087】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南朝)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解析】 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 “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另外,原文中说古体诗“格律限制不太严格”,而非“并不严格”。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D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本题后三个选项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文本第一段,但C项中的“更似绝句律诗”和 D项中的“逐渐走向衰微”须结合全文内容来判断,B项原文中各特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因果联系。
【答案】 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