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4290字。

  宿迁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________。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________的星空,还是________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了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A. 捉襟见肘      变幻莫测      不足为奇
  B. 相形见绌      变幻莫测      不值一提
  C. 相形见绌      讳莫如深      不足为奇
  D. 捉襟见肘      讳莫如深      不值一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材料中说的是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用“相形见绌”恰当。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讳莫如深:紧紧隐瞒。材料中用来形容“星空”,用“变幻莫测”恰当。不值一提:不值得提起,形容事情很轻微或者不重要。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材料中指“灰尘”,用“不值一提”恰当。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
  点睛:本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B.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D.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诗句意思是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粉黛”使用借代手法,代指六宫妃嫔。B项,诗句的意思是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使用比喻和借代手法。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C项,诗句的意思是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使用了比拟的手法。D项,诗句的意思是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使用借代手法,“翠微”来代替秋山。故此题答案应为C项。
  3.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化。             ,
  ,          ,          。          ,          ,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①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
  ②一般来说,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单纯的抒情写景
  ③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
  ④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体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⑤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
  ⑥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
  A. ②①⑥④⑤③
  B. ②⑤③①⑥④
  C. ③⑥①④②⑤
  D. ③①⑥④②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③“唐代社会”紧承上文“至唐代”,应排在首位;⑥“有较大的开拓”照应上文“新变化”和③的“复杂化”,据此可确定③⑥的顺序;④中“少受时空限制”对应着①中“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所以①④排在一起;②“较之汉魏六朝诗歌……”与⑤“唐人的古诗则……”两句联系密切,可确定②⑤的顺序,再根据标点符号和下文“波澜起伏的……”可以判断②⑤应放最后,故选C项。
  4.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这项研究遇到了困难,渴望得到您父亲的帮忙,不知家父能否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赐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