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9240字。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四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历史的主体精神是以人事为中心的,所以历史学也可称之为生命之学,人的生命及生活构成了真正的历史基础。而擅长描绘人的生命及生活的,莫过于文学,尤其是其中的小说了,历史与小说,由此扭结在一起。小说聚焦的往往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可以补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生活肌理。当然,能写出这种历史的前提是,小说家必须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必须对时代有一种概括能力。 
  中国是一个重史的国度。如果从《尚书》《春秋》算起,三千年前,中国人就有了写史的意识。比西方要早得多。记言、记事、记人,这三种历史写法构筑了中国人的历史观。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感,所以对小说这种文体,一直怀有深刻的偏见--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是一种虚构,它和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观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因而,有关正史与野史、正说与戏说的争议从未间断。但与此同时,小说写史的“野心”从没有中止过。历史演义类的小说在读者中还尤其有市场。如果小说里的那些人和事,他们的对话、斗争、谋略,统统是作家想象的产物的话,那么,小说在多大程度上会为历史所需要?由此不得不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觉得,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法朗士称巴尔扎克是他那个时代洞察入微的“历史家”,“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在认识社会、了解时代这点上,小说的意义居然超过了历史。这或可解释,在史学家写就的历史以外,我们为什么还要有小说家书写的历史。历史关乎世运的兴衰,而小说写的更多是历史中的人物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世界的气息,记录它变化、生长的模样。所以,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有效补充。它未必处处征诸实事,但它的细腻、传神,它所创造的想象之真实,也非一般史著可比。小说能补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生活脉络、生活细节,从而使历史变得更丰满、真实。小说能有效地保存历史的肉身部分,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真实是对历史真实的一种有益补充,为干巴巴的时间、地点、事件补上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内心,为“人事”补上“人生”。只有人事没有人生的历史,就太单调了。事实上,那些好的历史著作,也多采用文学的手法来增添历史叙事的魅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真正的历史基础是人的生命及生活,小说以此为基础,所以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
  B. 中国人重史、写史比西方早很多年,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的历史感比西方人强很多。
  C. 以历史中的人物生活为旨归的小说,可以较好地补上历史著作缺乏的日常生活。
  D. 文学真实的“人生”和历史真实的“人事”相互补充,使历史著作更具历史叙事魅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不同角度审视史著和小说,较深入地阐述了小说对历史的保存和影响。
  B. 文章以小说对历史著作补充作用为立论前提,由此指向了对小说写史的探讨。
  C. 文章在论述小说与历史著作的关系中,彰显了小说在记录历史中的关键作用。
  D. 第三段以读巴尔扎克的小说为例,意在论述小说对历史著作的有效补充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家能够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对时代有一种概括能力,这是写出富有生活肌理的历史的前提。
  B. 小说家创造的虚构的历史景观与重事实的历史观之间有巨大不同,所以对野史、戏说的争议也已有三千多年。
  C. 小说具备细腻、传神、创造的想象真实的特点,擅长描绘人的生命及生活,能使枯燥的历史变得更丰满、更真实。
  D. 小说能有效地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好的历史著作也多采用文学手法来叙述历史,从而增添历史叙事的魅力。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所以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错误,文章第一段是说“小说聚焦的往往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而非“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B项,“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的历史感比西方人强很多”错误,选项强加因果关系,文章第二段只是说“中国是一个重史的国度……中国人就有了写史的意识,比西方要早得多……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感”,但没有说中国人的历史感就比西方人强很多。D项,“文学真实和历史真实相互补充”不当,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文学真实是对历史真实的一种有益补充”。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C项,“彰显了小说在记录历史中的关键作用”错误,无中生有。文章只是说“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有效补充……小说能有效地保存历史的肉身部分,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所以……”错误,“小说家创造的虚构的历史景观与重事实的历史观之间有巨大不同” 与“对野史、戏说的争议也已有三千多年”二者之间无因果关系,“而且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文中没有交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板桥幽竹图
  耿春元
  工程师任子建退休后住在乡下老家里,老家离城二十里。老家前边临河,后边依山,周围有竹。掩门藏明月,开窗放野云。难得的幽雅环境,正是老人们清静养老的好地方。只是到了星期天,儿子一家三口来了,女儿一家三口来了,热热闹闹一整天,傍晚时分离去了,才清静下来。用老伴的话说,来了烦,不来盼。人老了,就这贱脾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