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50个字。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未选择的路》。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未选择的路》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首外国诗歌。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 教学目标
  经过先前的学习积累,初中生对外国文学和中国的诗歌都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生们接触到的外国诗歌还是很少,因此要让初一年级的学生透彻深入的理解这首含义丰富的哲理诗是相当困难的。也正因如此,我才觉得把这样一首外表看似简单实则隽永丰厚的外国诗歌讲好才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以后更加深入、全面的学习诗歌、品读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结合这首诗歌的特点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象征的知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二、说教法  
  分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我说一下教学方法。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法、指导朗读法、品读诗句法和引导总结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运用情感体验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就是指在导入课题时,以作家诗人对路的描写说明人生好比走一条路,这样直截了当地进入了课题。  
  2、指导朗读法  
  即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学以致用、现场点评。结合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学生齐读、指定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  
  3、品读诗句法  
  在分析这首诗的过程中设计了诗句的赏析品读以及分析关键词的环节,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仔细揣摩诗句的内涵,对诗歌主题进行准确的把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