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50字。
第21课 《庄子》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与方法??
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北冥有鱼》。
2、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3、介绍《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北冥有鱼(mínɡ) 其名为鲲(kūn)
抟扶摇而上(tuán) 海运则将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
2.全班齐读全文。
3.熟读课文,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1)重点词语:
北冥:北海。
怒: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息:气息,这里指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