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90个字。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班级:年级班
  课题名称:邓稼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群星闪耀”,所选课文为记载、评述中国古今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这篇课文来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学情分析】
  记叙文对学生来说,易于接受也感兴趣。本文难在记叙中加有议论和抒情,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情感及作者情感十分关键。因此,在学习本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以及当时国内国际的形势。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法、学法分析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我采用学生“自选内容,分工负责,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内容分解,运用“整体感知--局部深入--整体感悟”的教学模式探究学习。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图片)显示1964年10月,在罗布泊的戈壁滩上,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图片。两年之后,第一颗氢弹又放出炫目的光彩,再次让炎黄子孙欢欣鼓舞,世界各国为之震惊。人们都知道,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萨哈罗夫是前苏联的“氢弹之父”,那么,中国的“‘两弹’元勋”是谁呢?请铭记这样一个大写的名字—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 倾听 设置情境,激发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