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90字。

  第七单元学习任务导读——散文阅读之景与情
  【相关知识】 
  富有情感是散文的主要特征。“借景抒情”是散文表达情感的常用手法。我们在阅读散文时,需要关注文中的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体味景中之情。散文中情与景的关系,一般分为景触动情、景承载情、景反衬情三种关系。 
  一、景触动情 
  景触动情,就是眼前景物触动联想,产生某种感情。在表现手法上称之为“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最早出现在元代无名氏的《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触景生情,在古今散文中俯拾皆是。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句诗写出农村初春生机蓬勃的景象,随后触景生情,引发“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感叹,为结尾抒发“乐天安命”的人生态度作铺垫。再如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因听闻“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的秋声,展开了秋对自然万物影响的联想,最后是对人生命情状的思考。还有季羡林先生的《海棠花》一文,开头写在异域看到海棠花,于是想起家乡的海棠花,海棠花勾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景触动了情。以上示例都是触景生情的优秀作品,我们可从作者的写作中体味其中的含义。 
  二、景承载情 
  景承载情,即景中寓情。“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会将主观情感无形地融入到客观的自然景物描绘中。所以散文中的景物是具有灵性和情感的,它有别于日常所见,它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我们通过自然景物,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起伏和思想变化。 
  景承载情,具体可分为景明现情、景暗示情、景象征情三类。 
  1.景明现情,顾名思义,景物描写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我们通过所描写的景物,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或喜或忧或痛或愤的思想感情,一目了然。如下面的一段文字:“菜园大小不一,但都平坦方正。”“黄瓜、青椒、芫荽、韭菜、西红柿、香葱、茄子,各种蔬菜应有尽有,五颜六色,有嫩有老,有圆有长。”这段文字通过美丽的菜园景色,写出了大生产的勃勃生机。 
  2.景暗示情,即情隐藏于景中,需要通过观察、比较,仔细体味,方能感受到景物描写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荷塘月色》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流水般的月光,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的叶子和花,杨柳的倩影……初读之,这是一幅朦胧的月色美图。而细读之,则不尽是美,“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稀疏的倩影”,美中给人以阴森凄清之感,尤其是夜色中“如鬼一般”的形容更是惊悚。有人认为这是本段写景的败笔,其实它是在暗示朱自清的情感在喜悦中夹杂着淡淡的悲愁,为第六自然段“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失落孤寂的情感张本。 
  3.景象征情。散文中的很多景富有象征意义,而象征意义中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如劳伦斯在《鸟啼》中对鸟啼极富表现技巧的描写,写出了鸟啼的象征意义——新生和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热情赞美和对新生的喜悦之情。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的地坛是荒凉甚至是衰败的象征,“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