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220字。
(一)不食周粟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爰②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③曰:“此义人□。”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④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
或曰:“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⑥,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⑦日杀不辜,肝人之肉⑧,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⑨,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⑩,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武王:周文王西伯之子。木主:象征死者的木制牌位。
②爰:于是,就。③太公:指姜太公姜尚,任军师。④徂(cu):通 “殖”,死亡。⑤天道:指左右人类命运的天神意志。无亲:没有私心,没有亲疏之分。⑥空;空乏、穷困。⑦盗跖(zhi):春秋时期人,传说中的大盗,率领查匪数千人。⑧肝人之肉:挖人肝脏当动物的肉吃。⑨择地而蹈之:选好地方才肯迈步,不敢轻举妄动。⑩行不由径:不从小路行走。比喻光明正大。径,小路,引申为邪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右欲兵之 兵:刺杀
B.天下宗周 宗:归向
C.而伯夷、叔齐耻之 耻:以……为耻
D.不可胜数也 胜:胜利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伯夷、叔齐叩马□谏日②此义人□③及饿□死
A.①而②也③且 B.①且②欤③而 C.①以②乎③为 D.①而②哉③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3分)
译文:
②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D胜:尽、完
2.A(①而,表修饰连词②也:表判断助词③且:将要,副词)
3.①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能很好地赡养老人,何不去投靠他呢?(得分点:“于是”,在
(二)美人一笑
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宫湦①立。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中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中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曲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