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20字。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成诵,读出课文韵味,获得美感享受。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联想与想象,领略文中月色之美,体会景物描写的妙处。
2.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体会抒情语句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诵读、积累
2.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法、学法:
朗读法、品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知人论世法、还原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由金文的“月”字导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造“月”字不造一个圆“月”而是一个弯“月”。结合天文知识,因为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故造一个弯“月”。由“月有阴晴圆缺”联想“人有悲欢离合”,引出苏轼的一段人生经历。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背景链接: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于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虽保住了性命,却丢官降职,被贬到湖北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学生活动设计:提炼出以上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苏轼遭遇到人生的一大劫难,黄州期间处在人生的低谷。
二、通读文本,初解文意
1.解题:
学生活动设计:课题中有哪些信息?哪一个是关键词?
学生回答,老师重点强调“寺”“夜”,关键词——“游”
2.通读全文
(1)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读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