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40字。
《社戏》教案
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 李云静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通过分析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提高语言鉴赏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培养追求纯真自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2.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刻感受作者诚挚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请大家欣赏两首小诗。
《少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同学们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描写童年生活的。
童年是我们记忆长河中一段永不褪色的缤纷画卷。很多作家都用温暖的笔触回忆过自己的童年生活,这两天我们正在学习的《社戏》,就是鲁迅先生根据自己一段童年经历所创作的小说。(板书:社戏 鲁迅)
二、故事情节回顾
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梳理过故事情节了,这节课我们再回顾一下。
围绕课题,从时间角度来看,全文是怎样安排的?
——看戏前——看社戏——看戏后。
从叙事角度来看,都记叙了哪些事情?
——随母归省——乡间生活(看戏前)——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夜归航——偷豆煮豆(看社戏)——戏后余波(看戏后)
三、走进文本
(一)、记住一句话
1.文中的“我”是如何评价社戏的?请大家齐读文章最后一句话。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2.请大家自由放声朗读三遍,看看我们能从这句话里读出哪些信息?(生自由读,思考)
——读出了那夜的豆好吃,戏也好看。
——还从“再没有”“也不再”读到了“我”对那夜好豆,好戏的难忘、怀念之情。
(二)说清一件事
1.那夜戏到底是不是特别精彩?那夜的豆是不是特别好吃呢?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文中“船头看戏”的内容,14—21段,并找出依据。(生阅读并在书上圈点勾画;师在学生间巡视并参与讨论。)
——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