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10字。
记承天寺夜游
第一课时(50分)
一、 基础训练:
1、 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 给生字词注音。
藻荇(xìng) 遂至(suì) 未寝(qǐn)
3、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出课文的朗读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解释词语: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者:……的人。
遂:于是,就。
寝:睡,卧。
相与:共同,一同。
中庭:庭院里。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但: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二、 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记叙)、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三、 积累:古诗词中的月亮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第二课时(30分+15分)
一、 基础知识:(12分)
1、解释加点的词。(6分)
(1)念无与乐者( 想 ) (2)相与步于中庭(徒步徐行,散步 )
(3)遂之承天寺( 于是,就) (4)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
(5)寻张怀民(寻找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2、翻译句子:(6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我想到没有人和我一起赏月取乐,于是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一起赏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