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 6(8份)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 6 关键能力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 6 必备知识 读文—读懂文本才能精准答题.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 6 关键能力 第2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 6 关键能力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 6 关键能力 第4讲 文言文翻译题.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 6 文言基础篇 第1讲 实词.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 6 文言基础篇 第2讲 虚词.doc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 6 文言基础篇 第3讲 文言句式.doc
题型突破篇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要先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高效读文的“3步骤”
第一步:初读文本,圈点勾画,以“词”疏意
为了快速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那么,圈画什么?怎么圈画呢?
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所做事情,因此,可以圈点勾画时间、地点、官职等词语,大体了解文章思路,了解人物经历及事件梗概。
理清文章脉络,抓住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比较关键,此类词语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二步:借助概括分析题,筛选信息,以“题”悟意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在读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从而造成阅读“卡壳”,此时可先读一下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概括分析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了依据。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
项。先读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对于理解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步:再读文本,梳理内容,以“文”会意
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再读时,要结合尾注、题目,综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就传记类文言文而言,力求对传记中人物各个时期的生活和事件的大体脉络
……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本考点文化常识涉及的面越来越广,重点考查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历史常识、礼制常识等。一轮复习要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
一、古代文化常识平时识记方法
古代文化常识数不胜数,识记积累起来相当困难,为此,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识记方法。
(一)分类串记法
按照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天文地理、宗法礼俗、历法刑法等类别归类,使内容繁多的文化知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的知识“网络”,甚至可以采用表格分类记忆法。例如科举制度是个记忆难点,完全可以按照考试等级分类记忆。
1.童生试
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
2.乡试
是科举正式考试的第一级,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中者俗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中举后可以参加会试。
3.会试
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统称“进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状元、榜眼、探花,又称三
……
高考中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对于文言句式的考查往往在断句题中有涉及,在文言文翻译题中是重要采分点之一,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便迅速准确翻译句子。
掌握“8大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代汉语里,“是”多用作代词,很少被当作判断词。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是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的。
类 型 示 例
“……者,……也”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者”“者也”句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也”字句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无标志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②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
用“为、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肯定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⑤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⑦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是 指示代词,这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表判断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蔺相如者,赵人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