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080字。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1.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芳草鲜美 古义:_____ 今义:味道好
(2)阡陌交通 古义:_____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 今义:男子的配偶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_____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6)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_____ 今义:(数目)不满
【答案】 (1)芳新鲜美好 (2)交错相通 (3)妻子儿女 (4)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不要说,更不必说 (6)不值得,不必
【解析】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其中“妻子”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所以“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
(2)复前行 前:________
(3)欲穷其林 穷:________
(4)处处志之 志:_______
【答案】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3)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4)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解析】本题是对词类活用的考查。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或基本功能的特殊现象。其中“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对……感到惊异”;“志”本身是名词“标记”,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做标记”。
3.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舍 ①便舍船,从口入(_____)
②屋舍俨然(_____)
(2)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
③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
(3)寻 ①寻向所志(_____)
②未果,寻病终(_______)
(4)志 ①处处志之(______)
②寻向所志(______)
(5)乃 ①见渔人,乃大惊(_____)
②乃不知有汉(_____)
【答案】 舍弃,放下 居住的房子 作为 对,向 对,向 寻找 随即,不久 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名词,记号 于是,就) 竟然,居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其中第(4)组中两个“志”词性不同,第一句中是动词“做标记”的意思,第二句中是名词“标记”的意思。
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答案】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和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他们)问(渔人外面)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临别时)村里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