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第3单元(3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第3单元 一 将进酒.do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第3单元 二 阁夜 李凭箜篌引 虞美人 苏幕遮.do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第3单元 三 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doc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二 阁夜 李凭箜篌引 虞美人 苏幕遮
  一、古诗文阅读
  (2019•山东泰安市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孟浩然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开篇平易地引入正题,用“昔时”“今日”点明光阴已逝、物是人非。
  B.诗人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以酒浇愁、长望天空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诗的结尾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图出仕,渴望“朝廷当世人”援引的心情。
  D.诗通篇送人、抒怀,毫无精工雕琢的痕迹,不做作,全凭真情自然流出。
  解析:选B 诗人借陶渊明的典故意在陈述自己目前隐居的闲情逸致。
  2.诗的五、六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居住在洞庭,不曾想又是一个秋天到来了,“惊”“早”二字充分地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惊叹;作者以落叶自比,仍滞留江岛,表达自己功名未成、漂泊失意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 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杯: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三 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菩萨蛮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一、古诗文阅读
  (2019•山东青岛二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 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为其下文描述抒情作了铺垫。
  B.“两行雁带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诗人也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
  C.“身世安危入倚楼”中,从字面看作者是在感慨自己身世的安危,实则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D.“横槊赋诗非复昔”中,“横槊赋诗”这一典故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也有体现,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在本诗中指作者当年的军中英姿。
  解析:选B 鸿雁将秋来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
  2.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是“愁”。①首联描述自己拄杖伫立在北城头,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引发了愁绪;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北雁南归,对国土之忧愁涌上心头;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忧愁满怀;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感慨壮志难酬之悲,愁味悠长。
  参考译文:
  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只见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
  ……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一 将进酒
  一、古诗文阅读
  (2019•湖南岳阳市一中开学考)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2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
  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天暮雪
  陈 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诗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彩,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
  C.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翁”的形象不同。
  D.两首诗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都寄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
  解析:选D 陈孚的《江天暮雪》没有落寞悲凉之感。
  2.两首诗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①两首诗动词使用都很传神。马诗着一“舞”字,陈诗着一“卷”字,写出了风助雪势、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②两首诗都善用比喻状写暮雪之形态。马诗把纷飞的雪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乱舞”的景象;陈诗以“玉”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