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70+4930字。
课后针对训练8 《大学》节选
一、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躲避
B.物格而后知至 格:探究
C.其机如此 机:机遇
D.见君子而后厌然 厌然:讨厌
解析:A项,“辟”应为“偏向”之意。C项,“机”应为“作用”之意。D项,“厌然”应为“掩盖、掩藏的样子”之意。
答案:B
2.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②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③见君子而后厌然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焉”:①兼词,于此;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然”:③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代词,那样。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B.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C.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D.孝者,所以事君也
解析:A项,“大学”意为古代天子所设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与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有所差别。B项,“好色”意为美好的女子,与今义常用的“喜好美色”的贬义用法不同。D项,“所以”意为“用来……的方式、途径”,与现在的因果关系连词意义用法也不同。
答案:C
4.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B.弟者,所以事长也
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
课后针对训练9 《中庸》节选
一、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尊贤,则不惑 D.子庶民也
解析:D项,子: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子女对待。其余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A项亲友,B项愚人,C项贤人。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A.致中和,天地位焉 致:达到
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措:放下
C.小人反中庸 反:反对
D.子庶民,则百姓劝 劝:勉励,指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
解析:C项,反:违背。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喜怒哀乐之未发
A.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B.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C.填然鼓之
D.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解析:例句与A项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指示代词;C项,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D项,结构助词,的。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异义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
A.从容中道,圣人也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C.好学近乎知 D.吾从而师之
解析:A项古义:自然而然。B项古义:审慎地询问。D项古义:从,跟随;而,连词,表动作的承接。
答案:C
5.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句是( )
A.致中和,天地位焉 B.子庶民也
C.来百工也 D.知耻近乎勇
解析:A、B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D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6-9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