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晚自习巩固小练习新高考浙江专用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单文精练一.docx
专题一 单文精练二.docx
专题一 单文精练六.docx
专题一 单文精练三.docx
专题一 单文精练四.docx
专题一 单文精练五.docx
专题一 群文通练二.docx
专题一 群文通练六.docx
专题一 群文通练三.docx
专题一 群文通练四.docx
专题一 群文通练五.docx
专题一 群文通练一.docx
群文通练
群文通练一 修学育人
主题解说 “天下之盛衰,人才之得失,皆视其学之兴废。”清朝学者施闰章道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可是,不光古代,就连今天的地方官员仍视学校及其教育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不舍得在教育上多投入,宁可在形象工程上不惜血本。其实,兴办教育,加大投入,不光可以培育人才,引领社会风气,更可以让那些兴学者青史留名。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安福①修学记
[清]施闰章
天下之盛衰,人才之得失,皆视其学之兴废。兵革未息,则不暇治学;及其既平,吏困于簿书,士穷于衣食,淹月累岁,卒以无成。故非强干有为者不为功。
安福之学不治久矣。新野进士焦君荣治县之三年,振窳②扶萎,赋充而暴戢。乃出力新夫子庙,置学舍,又以私钱买田,租六百斛,赡士之来学者。不数月而就,邑人来告,请记之。此盖安福之盛时所不数见者也。
今邑中比岁水旱,逋负相接,漕艘之营作,屯卒之勾补,兵舰之驿骚,山民之犷悍,事频节促,不遑宵昼。于此而从事学宫,进诸生,治俎豆③,吾见其才行之去人远矣!虽然,古者有学无庙,群师弟子日习其中,而因祭菜以明敬也。后世有庙无学,置博士之长,仅司俎豆,而弟子不与居也。然则学虽具而阒无人焉,以滋茂草,犹无学也。名隶而实背,途一而趋歧,虽委粟于地以饱窭④士,犹无学也。
夫学者求诸圣人之道,而以之育才则才出,以之莅事则事治者也。汉人多尚经学,服官断狱之事,无一不出于经。今人首尚制举业⑤,而以其余力治经,父师之所传、子弟之所习《诗》《易》《春秋》之指,甚且稍谬于圣人,非惟无学,又无经也。学圣人之言而至于无经,不其甚与?
安福于吉为中县,土淳而材茂,旧多君子。明正、嘉间,以理学称者邹公守益最著,次则刘公阳及文敏、邦采诸公,皆反身切理,深入而自得,故一时从之者甚众。其后学者之患,或离经传,侈空谈。于是刘公阳尝极论之,以为世儒道尧舜之孝弟,而乡党无称,小温公之诚实,而然诺不践。深言幽独,而无忌于可指可视;高言著察,乃未及乎行之习之。吾读其言未尝不抚卷叹息,深吾道之忧也。居今之世志圣人之道虽凿岩而处负经而锄居孑孑行踽踽苟其气专而力深吾知其必有获也。况土淳材茂,聚族于学而弦诵饮食其中者乎?工有肆,农有畔,士有学,各其所也,亦各其业也。由其涂者众而收效者寡,则吾所不敢信也。
(选自《施愚山集》,有删改)
注 ①安福:县名,自古被誉为“赣中福地”,地处今江西省吉安市西部。②窳(yǔ):败坏,腐败。③俎豆:两种祭祀宴饮用的礼器,这里指祭祀。④窭:贫困。⑤制举业:八股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充而暴戢 戢:止息
B.今邑中比岁水旱 比岁:连续几年
C.不遑宵昼 遑:闲暇
D.其后学者之患 患:忧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因祭菜以明敬也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单文精练
单文精练一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
[明]归有光
予为童子时,则知有吴纯甫先生。长而登先生之门,悦而忘其归也。盖世之所谓慷慨魁磊之士,吾必曰先生焉。先生精于学,邃于文,熟于事。少时,为县大夫郡邑长者所推重。当道者往往叹息,期以大用,指日以望。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先生自负瑰玮,不见施设,独喜为人言之。人无贤愚,见者倾倒。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士之有志者,亦皆归先生。每从嘉林修竹间,纡衿方履,笑咏相随,殆无虚日。时有质辨剖析毫发议论蜂起群疑豁如云披雨霁天清日明。其于天下之利害,生民之得失,常有隐忧于其间。天子中兴,慨然有志于三代之治。诏书数下,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悉先生之所尝言者。故与先生游者,皆去为显官。先生独为诸生,揖让进退自若也。
嘉靖辛卯,先生始发解,于是将上礼部。皆喜先生之
遇,而又惜其晚也。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而施于遇不遇之际。不以徒遇之为喜,而以得所遇之为乐。
予惟国家以科目收天下之士,名臣将相,接踵而兴。豪杰之士,莫不自见于其间。而比年以来,士风渐以不振。其始羸然一书生耳,才释褐而百物之资可立具,此何从而得之哉?亦独不念朝廷取之者何如,用之者何如,爵禄宠锡之者何如也!世之所倚重者尽赖此辈,而如是弥望,君子盖以为世道无穷之虑焉。
初,先生与余论天下事,予未尝不竦然,又默然有感也。以为在位者皆以此为心,则天下可以无事,然而先生不遇也。今先生遇矣,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则犹饥渴而饮食之也。夫趋俗之士师师,持正之士谔谔。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倡者一人随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若是而相与持天下之势,君子又以为世道无穷之幸焉。故予谓先生不谓之晚,而如先生乃可谓之真遇也。若彼碌碌者徒,虽襁褓而朱紫,日唯诺于殿廷,吾不谓之遇也。因书以为别。(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邃于文,熟于事 邃:精深
B.群疑豁如 豁如:晓悟,明白
C.爵禄宠锡之者何如也 宠锡:皇帝的恩赐
D.今先生遇矣 遇:遭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士风渐以不振作《师说》以贻之
B.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D.吾必曰先生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纯甫高瞻远瞩,忧国忧民,却仕途坎坷。年少时就深受当地府县中有地位、有威望之人的推崇,但之后遭遇失意与得意的情况将近三十年。
B.吴纯甫考中乡试第一名。明代正式科考分为乡试(又称秋闱)、会试(又称春闱)、殿试三级。解元、会元和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场中的佳话。
C.作者认为评判君子不以考中科举的早晚为
……
单文精练二 与元九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与元九①书
白居易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又请为左右终言之。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不相与者号为沽名号为诋讦号为讪谤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孺之戒焉。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余即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
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②,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节选自《白居易集笺校》,有删改)
注 ①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作者友人。②缌麻之亲:关系疏远的亲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识:记住
B.昼课赋,夜课书 课:学习
C.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时阙:时政缺失
D.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 图: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知仆宿昔之缘恐年岁之不吾与
B.每与人言欲呼张良与俱去
C.何有志于诗者开国何茫然
D.即其愚拙可知矣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谈到自己刻苦学习、勤奋诗艺的成长经历时,既有工笔描写,又有简笔概述,读后令人感动。
B.作者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谈到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文学应该反映现实的进步观点。
C.因文学创作与现实联系紧密,作者及其作品被很多人误解攻击,作者对此表示已生悔意并进行反省。
D.本文多对称句式,整散结合,语言平易流畅;叙议结合,感情抒发浓郁真挚,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