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70个字。
一、要点梳理
初中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借代。除此之外,语文知识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引用、反语、白描、顶真(又名联珠)、互文、回环、双关、用典、引用、谐音、歇后、通感(又名移觉、移就)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一)比喻
含义:比喻就是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分类: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1.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月光如流水一般……
2.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雪比喻浪花)
【注意】
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二)比拟
含义: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成功与否,就看所创作的句子是否把物当人来写,看有没有人一样思想、行为,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
作用:作者用第二人称的修辞手法,使对象人格化,赋予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点。
分类:比拟人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
例如:(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2.拟物——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等
例如:老师在讲课,他竖起耳朵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