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230字。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二中2019-2020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第一次阶段测试
第1卷 客观题
一、基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肄业(yì) 裨益(pì) 发横财(hèng) 溘然长逝(kè)
B. 供养(gòng) 箴言(zhēn) 过关卡(qiǎ) 踽踽独行(jǔ)
C. 粗犷(guǎng) 媲美(pì) 肖像权(xiāo) 崭露头角(lù)
D. 熟稔(rěn) 胚胎(pēi) 不更事(gēng) 不着边际(zháo)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
A项,裨益(bì)
C项,肖像权(xiào)
D项,不着边际(zhuó)
故选B。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 一项是 ( )
A. 脉博 玷辱 梗概 煞风景 箭拔弩张
B. 伛偻 驯顺 尺牍 紧箍咒 出人头地
C. 晋升 疏朗 噩梦 九重宵 五体投地
D. 修茸 扼守 尴尬 桃花源 投笔从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
A项,脉博(搏),箭拔弩张(剑)
C项,九重宵(霄)
D项,修茸(葺)
故选B。
【点睛】解答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能力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而具备一定的能力又能够________ 知识。
②春节临近,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___。
③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仅第一季度就________经费近百万元。
A. 增值 蔓延 结余 B. 增殖 漫延 节余
C. 增值 漫延 结余 D. 增殖 蔓延 节余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词语运用得恰不恰当,可从多方面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了解所提供词语的词义。词性、程度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必须抓住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不同语素的意义进行区别,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辨别筛选。
本题,①增值:增加产值或价值;增殖:增生。语境中的“知识”应是增生,故该句选择“增殖”。
②曼延:指线性伸展延长,多用于山脉、水流、道路等。蔓延:指蔓草一类植物不断向周围延伸、扩展;比喻事物像蔓草一样向周围延伸、扩展。语境中是说火灾向周围扩展,所以应选用“蔓延”。
③结余:结算后余下。节余:因节约而省下。据句中的语境,前有“公司上下精打细算”,故用“节余”。
故选D。
【点睛】近义词辨析的方法:1、牢记搭配对象。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围差异很大。比如“荣膺”的一定是较高规格的荣誉,“荣获”的对象就相对普通。2、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很多时候,两个近义词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可以将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就剩下的字眼组词,前者为“停止”,后者为“控制”。通过组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相同字眼的近义词都是相当有效的辨析手段。3、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有些近义词,比如“真谛”和“精髓”,一个强调的是“真”,一个强调的是“精”,这个时候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一个探讨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粗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语用环境自然也不一样。4、将两个字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很多时候,像“钟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的时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来面目。“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象”则明示了“包罗”范围之广。面对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蕴藉的两字短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也是一种重要的辨析手段。总之,对于近义词辨析题,务必找到真正能将两个词区分开的点,这些点最好本来就生长在这些近义词上,成为我们在考场上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千万不能蒙混过关,使得本来区分就不大的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4.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