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小题,约6610字。
上海市杨浦区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020年5月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6分)
1.忆昔午桥桥上饮, (《临江仙》)
2.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
3. ,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 ,甚恐。(《黔之驴》)
5.我们常常用《爱莲说》中 , 来形容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
(二)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6一9题(12分)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软。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诗文作者为同时代的宋朝人。
C甲乙两诗文作者均有过被贬谪的痛苦经历。
B..甲乙两诗文作者均拥有心系天下的赤胆忠心。
D.甲乙两诗文作者均有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下面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叙写了作者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感,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浩然正气和深挚的爱国热情。
B.甲诗作为一首七言律诗,能巧妙借景抒情,情境交融,抒发的情感慷慨悲凉,真挚深沉。
C.乙文中“二者之为”具体是指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物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览物之情。
D.乙文作者不仅劝勉友人看淡得失,自己适值贬官仍心忧国事,体现了其豁达的济世情怀。
9.乙文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了“ , ”的旷达胸襟,也含有“ , ”的高尚政治抱负。而“仁人之心”在甲诗中则表现为“ , ”,展现了其 的坚定信念。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鷧鸟①中计
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鸬鹚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②,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③°。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
【注释】①鷧(yì) 鸟:即鸬鹚, 俗称鱼鹰, 喜欢吃鱼, 善于潜水捕鱼。②刍(chu) 人:草人。③假假:拟声词。
10.解释加点字。(4分)
(1)恬不为惊 为( ) (2)飞止如故 故(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
12.文中鵡鸟中的“计”,具体是指: (3分)
13.以下从本文中得出的启示,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B.我们既要看事物表象,更要认清事物本质。
C.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
D.我们要杜绝用经验主义来看待、处理事物。
二、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一17题(17分)
海洋能:诱人的开发前景
冉晓宁
(1)所谓海洋能,狭义地来说是指海水本身所蕴涵的能量。这是一种几乎无穷无尽的可再生能源,通常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流能和盐差能5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