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八散文阅读(一).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六标点符号.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五逻辑类试题面面观.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一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二十语言表达连贯.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八辨析并修改病句.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九语言表达得体.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六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二).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四古代诗歌鉴赏(二).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十五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一).doc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二).doc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虽然我国垃圾分类制度从2000年便开始尝试推广,而且期间对部分试点城市进行补贴鼓励,但实施效果却并不明显。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公民素质和垃圾分类意识跟不上,公众垃圾分类参与率低下;另一方面则是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尚不健全,“先分后混”现象频出,前端的垃圾分类做了无用功。
居民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带动了居民素质的提高;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这为垃圾分类制度的推广提供了先决条件。回顾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制度推进的历史,其多在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1万美元)开始颁布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和法律,并建立相应的收运处置体系。2018年我国已有多个省及直辖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垃圾分类为何在2019开始强制实行》,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崇明区陈家镇裕鸿佳苑安通东路北村是一处大型回迁安置社区,现有居民518户。去年9月份,这里建起了崇明区唯一一处设在居民区内的湿垃圾末端处理设备有机物循环利用中心,实现了湿垃圾资源化处理“不过夜、不出社区”。
湿垃圾处置设备试运行后,居民们看到湿垃圾被转化成有机肥,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更高了,参与率达到98%以上。
陆建军说:“经过在全市各处调研,我们对处理站的构造进行了全新设计,对废水、废气、污泥排放都提高了标准。目前,我们正在和区域内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上海市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中心及3家大型集贸市场沟通协商,计划建设湿垃圾就近处置场,并因地制宜在更多大型社区和村庄推行湿垃圾末端处置设备。此外,还将开展湿垃圾更精细化分类处置研究,如有针对性地处理餐厨垃圾和农业垃圾,分餐前和餐后分别投放湿垃圾等。”
2017年以来,崇明区按照“一镇一站”标准,建成运行了52座村级湿垃圾处理点、21座镇级湿垃圾集中处理站,实现了湿垃圾就地就近消纳和资源化利用。
(《中国经济日报》《上海湿垃圾分类后怎样处理?》,有删改)
材料四:
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将生活垃圾高效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环节。从德国垃圾分类处理百年演进的经验可以发现,垃圾分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经之路,提倡以简单易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整个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现在中国比德国几十年前刚刚开始依法实行垃圾分类的时候起点更高。目前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程度已经非常高,相应的终端垃圾处理设施建立起来后,可以利用自动分选技术弥补垃圾分类率暂时不高的情况,这样可以为民众逐渐适应垃圾分类并提高垃圾分离率赢得更多宝贵时间。
循环经济已发展成为德国的一个重要行业,已成为企业和公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乏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它的成功发展得益于德国的政府、企业和民众三方密切合作的“黄金三角”模式,即政府政策推动、相关产业贯彻执行、民众参与支持。发挥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实现社会、经济和环保的共赢发展。
(《光明日报》《德国:让垃圾分类习惯成为循环经济起点》,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国尝试推广垃圾分类制度,对部分试点城市进行补贴鼓励,但由于公民素质和垃圾分类意识跟不上,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B.我国部分省及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素质也相应提高,人们对美好
……
散文阅读(一)
一、(2020•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戈 壁 绝 尘
严风华
在山水秀丽的南方,我们实在很难想象戈壁是什么样子。
当我飞临甘肃的上空,从飞机舷窗往下一看,立即目瞪口呆。
飞机下面全是山,是我从没见过的如此辽阔无边、连绵成片的群山。但山山皆秃,没有林木遮掩,没有河水流淌,仿佛一群肌肉发达的或蹲或卧的虎豹全都被扒光了皮毛,光着身子任由太阳炙烤,而导致皮肤干裂,变得全身灰黄,毫无光泽和血色。
噢,大西北,裸露的大西北,灰黄的大西北。
落到地面,戈壁滩的苍茫赫然入目,我的感觉就不仅仅是目瞪口呆了。
四周环顾,没有人影。天和地之间,是一条平直的线。遍地里,每一颗沙砾、石块,每一堆沙土、乱石,每一条干枝、枯草,忽然都活了起来,仿佛就是词典里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一个个都代表着孤寂、干渴、饥饿、迷失、慌乱、恐惧、死亡这样的词义。捡起来读,心会发毛,手脚颤栗。
我知道我来到了曾经的古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最早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的。想必当年肯定是一条充满灵性充满浪漫的路吧,常常是驼队不断,马蹄声脆,绸缎拖地,五彩缤纷,轻柔而曼妙。也许我站立的地方,就曾经有驼队小憩过。夜色里,篝火灿烂,奶茶飘香,烤肉诱人,说不定地面上还残存着当年的残骨或木炭。
望茫茫旷野,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的喧嚣,看不出轻柔而曼妙的景况。一种苍凉的气息如同空气一样,弥漫在戈壁的地面和上空。当我被戈壁的苍凉淹没了全身之后,很快就对这片辽阔的苍凉产生了敬意。
我听到了脚步声,一阵一阵的,由远及近。西汉的张骞,第一个穿过了西域的苍凉。
建元三年,张骞告别汉武帝,率随从百人,首次出使西域。张骞的队伍,一字排开,夹杂着马蹄声、驼铃声和人的脚步声,一路浩荡,经陇西,过敦煌,日行夜息,让这不曾出现过人烟的戈壁第一次留下了一串串人的脚印。元狩四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张骞几经周折,前后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用脚步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丈量出了一条惠泽四方的丝绸之路。
张骞无疑成了功臣,名垂青史。但两千年了,丝绸之路的砾石、风沙早已把张骞的脚印埋没得毫无踪影。而且,这条古路也早已停止了运行,但张骞的故事依然流传在这一片辽阔的苍茫里。
很幸运,在这条古道上,在这一片荒漠里,有一些事物竟能经受住风沙的冲刷,留下了足迹。玉门关玉树临风,最为坚贞和强悍,这是我的戈壁之旅最强烈的印象。
玉门关是汉武帝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于公元前121—107年间下令修建的。这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周边无一建筑,唯见茫茫沙砾,空旷无人。尽管日月侵蚀,已经显出破败,但它那种孤傲和霸气,依然镶嵌于城墙中,岿然不动。唐边塞诗人岑参曾作《玉门关盖将军歌》:“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那时,守关甲兵多达五千,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但今天它难免寂寞了。当年的热闹不再,当年的雄关已成文物。它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人努力地与日渐一日的衰败和冷清抗争。
丝绸之路所经之处多是无边无际的荒漠,但因为有这么一些人的到来而变得热闹。自张骞之后,穿越过戈壁滩、大沙漠的人,还有大司马霍去病,西域第一任都护郑吉,西域行军司马班超,高僧法显、唐玄奘,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当然还有许多的无法记入史册的无名小卒。他们当中,有的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守护者,也有一些掠夺者、破坏者。正因为有了这些人,丝绸之路才有了悲喜交加的历史。
但一切都归为苍凉。那些人来时,步履匆匆,搅得沙飞石走,尘烟骤起。但时间一长,尘埃终要落地。后来者,看着前人留下的废墟,一番唏嘘之后,却找不到他们的脚步了。谁都是戈壁的过客。我长久地站在那儿,感受着那一片苍茫,渐渐又被苍凉淹没。戈壁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贯穿,那只是一片荒漠;丝绸之路要是没有那一群人走过,那条路就必然寂寞;那一群人如果没有留下悲喜,那就没有了苍凉;人要是没有经历苍凉,那就是苍白。
苍凉是戈壁的神。
(节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戈壁的“苍凉”贯穿全文,写出了作者在戈壁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文脉清晰,形散而神不散。
B.“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比喻戈壁的沙石草枝等,形象写出作者初到戈壁时恐惧绝望的心情。
C.文章运用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戈壁之景,作者对戈壁的深沉感慨借
……
逻辑类试题面面观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出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①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根除机动车排出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③共享单车的普及未必就能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频发的雾霾,永久地离开所居住的城市,而且这些人中间很多还是城市的精英。可见,要让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根除雾霾之害。若不能彻底控制雾霾,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未必就是根除雾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彻底控制雾霾未必就能吸纳得了优秀人才(或“吸纳优秀人才未必要彻底控制雾霾”)。 ③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也未必单靠控制雾霾。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春花秋月伴书声,夏雨冬雪润心田。青春年少的我们只要努力学习了,将来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上个好的大学,毕业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在工作中挣到很多钱,你的生活就会过得幸福快乐。
①努力学习了不一定就能考上好大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上个好的大学不一定就能找到好的工作。
③挣到很多钱,生活不一定就过得幸福快乐。
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高校也要根据自主规划的校规校纪出台责罚细则,对教师泄题泄密进行严格处罚,甚至开除公职,这样就可以根除教师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从而保证大学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