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90字。

  2021新高一语文知识积累——修辞知识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2.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中间不用比喻词。典型的形式:甲是乙。常用“是”“成了”“变成”“成为”“等于”等联结。例如: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直接叙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典型形式:甲代乙。例如: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比喻的作用
  正确使用比喻,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4.使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用生僻的事物设喻。
  (2)要抓准相似点。比喻的关键是“相似点”,没有相似点的比喻就不能成立,相似点模糊不清也会造成费解。反过来说,理解一个比喻句,根本就在于抓准“相似点”。
  (3)要注意感情色彩。比喻常常体现说话人的感情倾向,倾向错了,就会影响比喻的效果。
  5.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都不是比喻句
  (1)同类比较。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2)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示想象。例如:她仿佛听到她的心脏非常厉害地跳着。
  (4)表示列举。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5)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修辞中的比喻,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