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680字。
专题十三 古诗歌鉴赏
核心价值阐释
1.通过对诗歌知识的积累和把握,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发现诗歌的结构美、音韵美,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目标。
2.从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中窥见古代社会的生活、风俗、文化等现象与特征,并打通古今,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
必备知识•夯基
必备一 读懂诗家语
一、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也会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1.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句中的“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句中的“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前半句意为: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
2.名词活用作形容词
如: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句中的“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此句意为: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句中的“曛”,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是“昏暗”的意思。前半句意为:辽阔的天宇黄云密布,遮天蔽日,太阳失去了光辉。
3.名词作状语
如:①“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句中的“秋”即“在秋高马肥的季节”,名词作状语。此句意为:在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②“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句中的“灰”“烟”:像灰烟一样。此句意为:曹操的水军像灰烟一样飞散消失了。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如: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句中的“贫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贫贱之家”。此句意为:贫贱之家有这样一个女子,刚出嫁就被休回娘家。
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句中的“青”,就是将形容词当名词来用,代指泰山那青翠苍绿的山色。此句意为:巍峨的泰山,到底多么雄伟?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句中的“绿”意为“使……绿”。此句意为: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句中的“悦”意为“使……高兴”,“空”意为“使……坦荡空灵”。此句意为: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神爽心净。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①“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句中的“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