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030字。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培养和提高鉴赏传统经典的能力和方法。
5. 积累韩愈名句。
素养目标
1. 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 理清思路,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 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 学习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
1. 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2. 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一、走近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二、了解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