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10字。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课件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孔子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领略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风采,树立学习和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生动的对话和传神的情态描写。
  教学难点  分析孔子及其几个弟子的形象,性格等特征,对孔子形象及其教育思想、教育魅力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导入解题
  1.有一个成语叫“半部《论语》,可安天下”。
  半部论语: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宋罗太经《鹤林玉露》卷七。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2.《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