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10字。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落实字音、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
2.反复诵读,赏析烛之武的劝说技巧。
3.分析烛之武形象,学习他困难当头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烛之武形象
难点:烛之武的劝说技巧
一、导语春秋时期,群雄逐鹿,各国纷争。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结盟,直逼郑国都城。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献上叔瞻的头颅仍解决不了问题后,郑国派出了谁去力挽狂澜?
(生答:烛之武)烛之武何许人也?是不是青年才俊之辈,骁勇善战之士?(学生:都连连摇摇头)我们看一下《东周列国志》中关于烛之武的句子(幻灯片:《东周列国志》中关于烛之武的句子)“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请一位学生翻译并表演红字部分内容)这位同学表演得很传神,大家都笑了,偌大的一个郑国难道就没有更好的人选吗?为什么会派一个须发尽白,伛偻其身的垂垂老者去完成如此重大的使命呢?这位老者又是凭什么赢得了这场对比悬殊的较量?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去探究这位传奇人物的其言其人。幻灯片:(言为心声,语见其人— —探究烛之武其言其人)
二、温故知新,字词检测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字词的疏通,我们先通读一遍课文,在诵读声中温故而知新,回忆一下字词的用法。(生读完后检测掌握情况)(幻灯片:字词检测: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其实文言作品的精髓蕴于貌似艰涩的文字背后,“无限风光在险峰”,接下来我们一起领略文言作品的无限风光。
三、烛之武其言
(一)既然是“烛之武退秦师”,我们就在一个“退”字上下文章。为何退?怎样退?退的结果如何?首先请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1、烛之武为何退秦师?
(生:晋侯秦伯围郑)既然是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